為什麼重複出現的夢境通常是不好的?

重複出現的夢境可能包括夢見參加沒有複習的考試、發表演講或受到攻擊。以下是為什麼我們睡眠中的大腦會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這些不愉快的夢境

Conceptual illustration of a person falling in the dark, depicted with multiple images of the person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s they fall

Jorm Sangsorn/Getty Images

為什麼似乎相同的夢境一直困擾著我們? 也許你從小就夢想著像鳥一樣翱翔,或者你最近開始在睡夢中重訪某個特定的地點或時間。 也許糟糕的工作日仍然會引發考試噩夢,即使你已經幾十年沒有當學生了。

如果是這樣,你絕非孤例。 重複出現的夢境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研究表明,高達75%的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 這些夢境存在於一個譜系中:有時它們每次發生時幾乎完全相同,但它們也可能具有重複出現的主題、地點或角色,並以不同的背景為襯托。 這種波動性使重複出現的夢境與創傷後應激障礙引發的噩夢區分開來,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在睡著時重溫他們醒著時生活中的特定記憶,且變異性遠小於前者。 專家們仍然不確定我們為什麼會經歷重複出現的夢境,但新的研究正在幫助更好地識別其頻率和內容的模式,以及引發它們的場景。

最近的研究加強了長期以來的觀點,即重複出現的夢境通常——但並非總是——是不好的夢境。 在2022年的一項調查中,德國中央精神衛生研究所睡眠實驗室負責人邁克爾·施雷德爾和他的同事們指出,成年人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將重複出現的夢境標記為“負面基調”; 這些夢境通常涉及被追逐或攻擊、遲到或在某事上失敗等主題。 相比之下,參與者的積極重複夢境涉及飛行或在他們家中發現新房間等主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可能更容易做負面夢境的原因尚未完全瞭解,但施雷德爾說,夢境通常會過度戲劇化我們醒著的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即使是很小的感覺或我們感到無力改變的微小情況。 “在夢中,它變成了一種更大的情緒,儘管這種聯絡並非總是直接或明顯的,”他解釋說。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提供了額外的線索。 例如,我們容易受到所謂的消極偏見的影響:一種比積極的想法、情緒或社互動動更專注於不愉快想法、情緒或社互動動的傾向。 這種行為根植於我們潛意識中解決威脅我們生存的消極情況的需求。 消極偏見在睡眠中可能會加劇,因為我們做夢的大腦會抑制與線性邏輯相關的區域,並激活與情緒相關的部分,從而削弱我們思想和感覺之間的過濾器。

理解複發性夢境的心理基礎一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因為很難在實驗環境中控制夢境。 但是,像9/11恐怖襲擊或COVID大流行等事件,即許多人經歷共同創傷的事件,使科學家能夠更詳細地研究某些與夢境相關的模式。

夢境研究員、2020年出版的《大流行夢境》一書的作者德爾德麗·雷·巴雷特說,經歷過區域性或全球性災難的人們通常會在之後經歷“驚人的”負面基調的重複夢境增加。 在大流行期間,巴雷特收集了超過15,000份夢境報告,並在兩份出版物——書籍章節研究——中表明,涉及恐懼、疾病和死亡的重複主題在人們的夢境中比大流行開始前普遍兩到四倍。 常見的敘述包括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去世、看到成群的昆蟲(巴雷特說,這可能源於將COVID描述為“蟲子”)以及經歷災難,例如象徵著吞噬一切的海嘯。

巴雷特發現,大流行早期的夢境往往更字面,更容易引起恐懼和焦慮。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轉向不太可怕但仍然令人不快的與社交尷尬有關的情況,例如成為公共場所唯一沒有戴口罩的人。 巴雷特在談到所謂的“連續性假說”時說:“它們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關。” “如果你白天沒有處理這些情緒,你的夜間意識就會試圖在晚上處理它們,”她解釋道。

巴雷特和其他專家強調,負面重複夢境是常見且正常的,並且有一些可行的步驟來控制它們。 一些人在一種稱為意象排練療法的實踐中取得了成功,在這種療法中,他們在睡前反覆地用更快樂的結局重新想象他們的噩夢。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意識研究員和臨床心理學家尼裡特·索弗-杜德克還建議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 透過設定一致的睡眠時間表、限制螢幕使用並避免在睡前攝入咖啡因或酒精,“你就不太可能在仍然處於高度情緒狀態時入睡,”她說。 “我能給出的最好建議是嘗試在你的清醒時間和睡眠時間之間強制執行嚴格的界限,以避免將焦慮帶入你的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