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雌性恆河猴來說,生活有點像被困在高中——群體中存在激烈的社會等級制度,頂層的猴子花更多時間社交,而底層的猴子則忍受來自同伴的消極攻擊性行為。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恆河猴的社會地位實際上會影響它們的免疫系統,導致高地位和低地位猴子之間的免疫功能存在顯著差異。
在這項研究中,杜克大學、埃默裡大學和蒙特利爾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將 45 只成年雌性恆河猴組織成社會等級群體,並測量了這些動物的免疫功能。他們發現,高地位猴子擁有更多對抗病毒攻擊所需的免疫細胞,而低地位猴子在應對細菌入侵的細胞中表現出更高的活性。此外,當研究人員人為地操縱猴子的社會等級時,它們的免疫功能也隨之改變。這些發現表明,社會等級與免疫功能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這種關係可以根據社會條件的變化而逆轉。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對於人類和其他社會動物來說,社會互動可能是健康和疾病的有力預測指標。事實上,最近一項縱向研究發現,社會經濟地位最高的美國男性比社會經濟地位最低的男性壽命長近 15 年,同樣,高地位女性的壽命也比低地位女性長約 10 年。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開這些巨大差異的原因。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一開始就更不健康嗎?他們是否從事更多危險行為,例如吸菸?他們是否缺乏獲得良好醫療保健的機會?還是社會地位會導致生理變化,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為了在更受控的環境中研究社會地位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觀察了獼猴的免疫功能,獼猴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靈長類動物。雌性獼猴形成線性的等級群體,其中地位較高的猴子花更多時間梳理毛髮(一種鞏固社會關係的行為),而地位較低的猴子則被排除在梳理毛髮之外,並經歷更多的騷擾和社會隔離。在野外,獼猴在等級制度中的地位僅次於它的母親,但在圈養環境中,最新加入群體的成員往往地位最低。“這讓我們有機會將互不認識的個體聚集在一起,隨機決定它們在等級制度中的位置,然後基本上觀察會發生什麼,”研究合著者、杜克大學的珍妮·唐說。
在研究的第一部分,唐和她的同事將 45 只雌性獼猴分成九個規模相等的社會群體,並觀察了一年。當他們分析猴子的血液樣本時,他們發現,與地位較低的同類相比,地位較高的動物表達了更多產生自然殺傷細胞的基因,自然殺傷細胞負責控制病毒感染。相比之下,當低地位猴子的血液樣本遇到模擬細菌攻擊的化合物時,它們產生了更強烈的炎症反應。總的來說,高地位和低地位猴子之間數千個基因的表達存在差異。
為了調查免疫反應的差異是否真的由社會地位引起,研究人員隨後將獼猴重新洗牌到新的社會群體中——所有排名最高的猴子被歸為一組,排名第二的猴子也是如此,排名第三的猴子也是如此,以此類推。唐將此比作建立一個完全由 CEO 組成的群體:“有些 CEO 可以繼續擔任 CEO,但有些會一路跌至底層。”
他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僅憑社會地位就能引起免疫變化:獼猴的免疫反應發生了變化,以匹配它們新的社會等級。“細胞對感染的反應方式確實存在很大的可塑性,這種可塑性直接受社會地位控制,”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合著者路易斯·巴雷羅說。唐補充說,“如果你能改變你的社會狀況,你的免疫基因表達將更像你現在的狀況,而不是你過去所處的狀況。”
但是,這些免疫反應告訴我們關於獼猴健康的什麼資訊呢?唐認為,所有猴子都有炎症反應,這對於對抗細菌感染是必要的。然而,低地位猴子體內增強的反應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因為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自身的細胞。唐推測,從長遠來看,這種炎症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我們所知道的在人類健康方面表現出最強社會梯度的一些疾病,實際上是與炎症密切相關的疾病,”她說。
埃默裡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讚揚這項研究令人信服地確立了獼猴的社會地位與免疫反應之間的因果關係,他將這一步描述為該領域“非常有力且非常需要的”。
斯坦福大學研究靈長類動物的神經內分泌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撰寫了一篇關於這項研究的觀點,也於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我們知道,人類社會中最具衝擊力、最普遍的社會從屬形式——貧困——透過多種機制導致健康狀況不佳,”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這項研究增加了一條重要的額外途徑,透過這條途徑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然而,對於唐來說,前景並非完全黯淡。“我們令人信服地表明,長期的社會壓力本身可以改變我們身體的運作方式,”她說,“但充滿希望的資訊是,[免疫]系統對社會環境的變化是多麼敏感。這與你的社會歷史會伴隨你一生的可能性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