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邦德訂購了一顆小行星嗎?因為研究人員有一顆他可能會認可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絲川上的微小卵石顯示出反覆搖晃的跡象。
研究人員報告說,毫米級到豌豆大小的岩石聚集在小行星表面的三個槽中,這表明顆粒像薯片碎屑一樣順坡而下,落到袋子底部。儘管聚集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但反覆的搖晃可以透過允許較小的岩石繞過較大的岩石來使其滑動。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太空研究員丹尼爾·謝雷斯說,這一發現暗示了“即使在這個小岩石群上也正在發生事情”。“有地質過程在起作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觀察結果來自日本宇宙探測器隼鳥號拍攝的絲川特寫照片,隼鳥號於 2005 年 11 月兩次在小行星上著陸。研究人員正在仔細檢查這些影像,等待隼鳥號帶著希望獲得的絲川塵埃樣本返回。
這顆小行星本質上是一個長方形的岩石團,直徑不到 500 米。它的重力比地球弱 5000 多倍,因此即使是來自釐米大小岩石的碰撞也足以搖晃整個小行星,並導致其表面的岩石跳躍,謝雷斯及其同事在本週線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指出。
東京大學和圖森行星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宮本秀昭說:“絲川是微重力下顆粒搖晃的天然實驗室。”
但謝雷斯指出,其他效應也可能導致岩石向下滑動,包括小行星在靠近地球時或在可能較早的階段(小行星由彼此環繞執行的兩塊碎片組成)中重力的變化。
在其他下坡運動的跡象中,豌豆大小的顆粒傾向於側向指向,好像它們一直在滾動,而巨石後面堆積著小顆粒,這意味著大岩石阻礙了小岩石的運動。
杜克大學的顆粒材料研究員羅伯特·貝林格說,考慮到小行星微弱的重力,其岩石的明顯運動“非常引人注目”。
他說,與地球現象(例如所謂的“巴西堅果效應”,其中較大的堅果會升到一罐混合堅果的頂部)相比,“搖晃的方法相當新穎”。“你不會想象在搖晃你的堅果罐頭時搖晃整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