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路在何方?

我們如何想象時間的流逝取決於我們所說的語言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如果你有四張同一個人不同年齡段的照片,你會如何按時間順序排列它們?作為一名英語使用者,你幾乎肯定會把童年時期的照片放在左邊,把老年時期的照片放在右邊。但如果你說另一種語言,你可能會將照片排列成一列,甚至從東到西排列。

世界上幾乎每種文化都使用空間來思考時間,但視覺化方式差異很大。《心理科學》雜誌 11 月份的一篇論文描述了已知的第一種將時間的流逝與基本方位聯絡起來的文化。

龐普拉萬人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偏遠部落,他們沒有諸如“左”或“前面”等空間關係術語。相反,他們使用方向作為描述符,例如“我的南臂”。新的研究發現,他們以同樣的方式思考時間。當被要求排列四張展示一個人一生的照片時,龐普拉萬人將照片排成一條從東到西的直線。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該研究的作者萊拉·博羅迪茨基說,有三個主要因素影響人們如何想象時間。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是文化如何進行空間思考;例如,博羅迪茨基說,龐普拉萬人經常用手勢指向太陽來表示一天中的時間。

書寫文字的佈局也起作用。博羅迪茨基在去年的研究中得出結論,以色列人傾向於認為時間是從右向左流逝的——這與希伯來語的書寫方向相同。

最後,語言的隱喻也會產生影響。普通話將“上”與過去聯絡起來,將“下”與未來聯絡起來。研究表明,說普通話的人通常會將照片排成一列,最早的照片在最上面。

視覺化時間的流逝可能是人類的普遍現象,但這些研究表明,這種情況可能以多麼不同的方式展現。當我們展望未來時,龐普拉萬人說西方還在未來。

SA Mind Vol 22 Issue 1本文最初以“未來之路在何方?”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2 卷第 1 期(),第 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3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