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何方?

鳥爸鳥媽可能會給一些遷徙的鳥類關於如何回家的混合訊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每年秋季,北半球的候鳥向南遷徙以躲避寒冷。 如果我們人類要進行這樣的旅程,我們需要地圖。 但是每隻鳥的路線至少部分地儲存在其基因中。 它不是僅僅依靠外部線索,而是具有內在的飛行計劃。

單個種群中的大多數個體遵循相同的遷徙路線,利用有利的風和最佳地形。 但是有些鳥是雜交種; 它們的父母來自不同的種群,因此具有不同的路徑。 鳥類如何選擇?

早期實驗表明,雜交種採取相對於其父母遵循的路線的中間路線。 這些測試使用了實驗室飼養的鳥類,其偏好是使用旨在記錄鳥類想要飛行的方向的籠子進行評估的。 “這些研究非常出色,但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追蹤[野生]鳥類整整一年,”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 Kira Delmore 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Delmore 和她的同事為 97 只野生斯溫森鶇配備了微型 GPS 追蹤器。 一些研究物件屬於沿北美西海岸飛行的沿海亞種,在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過冬。 其他的屬於內陸亞種,它們飛越北美中東部到達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 該組的雜交種出生在加拿大西部沿海山脈中兩個種群重疊的一小塊區域。

該團隊從 21 只鳥身上回收了有用的資料,發現一些雜交種飛行了與其父母相比的中間路線,證實了早期的實驗室發現。 其他一些則採取了混合路線,春季跟隨父母一方的路線,然後在秋季切換到另一方的路線。 還有一些則堅持一方父母的路線。 有趣的是,一些採取中間路線的雜交種也定居在中間目的地。 “這是第一篇表明雜交種的[遷徙]路線和目的地都可以是中間狀態的論文,” 多倫多約克大學的鳥類研究員 Bridget J. Stutchbury 說。 該研究於十月發表在《生態學通訊》上。

Delmore 懷疑雜交種可能更難生存,因為它們在乾旱或山區地形上飛行效率低下的路線:在本例中,是美國西南部。 研究人員將不得不進行另一項追蹤研究,以確定情況是否如此。 如果 Delmore 的預感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遷徙路徑可能是鳥類物種形成的一個驅動因素。 對於斯溫森鶇來說,如果雜交種在遷徙過程中遇到生存困難,那麼沿海和內陸種群最終可能會進化成不同的物種。

Jason G. Goldman 是一位常駐洛杉磯的科學記者。 他曾為《大眾科學》、《洛杉磯》雜誌、《華盛頓郵報》、《衛報》、BBC、《保護》雜誌和其他刊物撰寫關於動物行為、野生生物學、保護和生態學的文章。 他為《大眾科學》的“60 秒科學”播客撰稿,並且是《科學部落格:基本指南》(耶魯大學出版社)的共同編輯。 他喜歡在電視和廣播上分享他的野生動物知識,並經常向公眾談論野生動物和科學傳播。

更多作者:Jason G. Goldman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1 Issue 5這篇文章最初以“家在何方?”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1 卷第 5 期 (), 第 2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14-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