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有效的證據在哪裡?

一組科學家認為,這種無處不在的緩解壓力和疼痛的技術,其背後幾乎沒有科學證據支援。

Silhouette of woman

Christian Gertenbach,Unsplash

正念的概念包括專注於你當下的處境和精神狀態。這可以意味著對你的周圍環境、情緒和呼吸的覺察——或者,更簡單地說,享受每一口美味的三明治。近幾十年來的研究已將正念練習與一系列驚人的潛在健康益處聯絡起來。

大量研究聲稱,關注你周圍的世界可以提供一種幸福感。多份報告將正念與認知功能的改善聯絡起來。一項研究甚至表明,它可能保護我們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這些端粒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

然而,許多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和冥想專家擔心,炒作正在超越科學。在《心理科學展望》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15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警告說,儘管正念很受歡迎且被認為有益處,但關於正念的科學資料卻嚴重不足。作者寫道,許多關於正念和冥想的研究設計都很糟糕——由於對正念的實際定義不一致而受到損害,並且常常沒有對照組來排除安慰劑效應。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篇新論文引用了2015年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家》上的一篇綜述,該綜述報告稱,只有約9%的基於正念的干預研究在包含對照組的臨床試驗中進行了測試。作者還指出了多項大型安慰劑對照的薈萃分析,這些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正念練習通常產生的結果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一項對47項冥想試驗的2014年綜述(總共包括超過3500名參與者)發現,基本上沒有證據表明在增強注意力、減少藥物濫用、幫助睡眠或控制體重方面有益處。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尼古拉斯·範·達姆(Nicholas Van Dam)是墨爾本大學心理學科學領域的臨床心理學家和研究員,他認為正念的潛在益處正被誇大其詞所掩蓋,並被過度推銷以獲取經濟利益。僅在美國,正念冥想和培訓現在就是一個價值11億美元的產業。“我們的報告並不意味著正念冥想對某些事情沒有幫助,”範·達姆說。“但科學的嚴謹性尚未達到可以做出這些重大宣告的程度。”他和他的合著者還擔心,截至2015年,只有不到25%的冥想試驗包括監測干預措施的潛在負面影響,他希望隨著該領域的向前發展,這個數字能夠增長。

範·達姆承認,一些好的證據確實支援正念。2014年的分析發現,冥想和正念可能對焦慮、抑鬱和疼痛有適度的益處。他還引用了2013年發表在《臨床心理學評論》上的一篇關於基於正念的療法的綜述,該綜述發現了類似的結果。“這項綜述的意圖和範圍是值得歡迎的——它旨在為這個新興領域引入嚴謹性和平衡,”英國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威廉·庫伊肯(Willem Kuyken)說,他沒有參與新報告的研究。“在許多領域,基於正念的計劃似乎是可以接受且有希望的,但需要更大規模的隨機、嚴格的試驗。”

《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的兩項試驗也支援正念練習。第一項研究發現,類似正念的注意力訓練可以減輕自我感知的壓力,但不會降低皮質醇(一種常用的衡量壓力水平的生物指標)的水平。另一項試驗將類似正念的注意力訓練與前額葉皮層厚度的增加聯絡起來,前額葉皮層是一個與複雜行為、決策和塑造個性相關的腦區。作者呼籲進一步研究這些發現可能在臨床上意味著什麼。

範·達姆認為這兩項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可靠的。然而,他指出,這兩項研究也代表了該領域更大的問題——缺乏標準化。多年來,人們對各種類似正念的方法進行了研究,這使得不同研究之間的比較變得困難。

正念植根於佛教思想和理論。在西方,它在20世紀70年代由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喬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推廣開來,他是一位認知科學家,創立了該大學的減壓診所和正念醫學中心。卡巴金開發了他所謂的“基於正念的減壓療法”,這是一種針對各種通常難以治療的疾病的替代療法。到21世紀初,正念的概念在流行度上迅速膨脹。它很快就有了許多不同的含義和不同的治療方法。“我們在文章中特別評論說,許多人繼續開發新的干預措施,而沒有充分評估那些已經實施的措施,”範·達姆說。“我認為這些研究雖然設計良好,但可能屬於與我們已有的研究略有不同的類別,這妨礙了我們真正瞭解是否可以將這些結果用作其他基於正念的實踐[有效性]的證據。”

正如範·達姆和他的合著者所寫,“[對於‘正念’]既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技術定義,也沒有對它所指的潛在概念的詳細方面達成廣泛共識。”

“總的來說,我懷疑許多健康承諾將無法兌現,主要是因為療法、手機應用程式和其他干預措施在沒有經過充分嚴格的測試和適當實施的情況下就被匆忙推向市場,”他說。“但鑑於我們迄今為止所看到的,我懷疑可能會積累證據支援正念練習對焦慮、抑鬱和壓力相關疾病的治療作用。”

布朗大學正念中心行為和社會科學教授兼主任埃裡克·盧克斯(Eric Loucks)沒有參與新論文的研究,他也認為正念有多種定義。但他認為,將豐富的精神概念引入標準化的框架以進行測試和指導患者,這其中的棘手之處可能很難解決。

“如果考慮到正念在佛教中的根源,那麼定義正念的一個要素是……佛陀建議,對‘正念’等概念的描述就像手指指向月亮,”他解釋道。“重要的是不要將手指與月亮混淆。人們對正念的理解總是會存在差異。這是一種個人體驗。”

 

Bret Stetka 是一位居住在紐約市的作家,也是Medscape Neurology(WebMD的子公司)的編輯主任。他的作品曾發表在《連線》、《NPR》和《大西洋》雜誌上。他於2005年畢業於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斯特卡於2022年去世。

更多作者 Bret Stetka 的文章
SA Mind Vol 29 Issue 1本文最初以“正念冥想有效的證據在哪裡?”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9卷第1期 (), 第20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8-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