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伊始,丹麥議會為跨性別者權利邁出重要一步,成為首個將跨性別者從“精神疾病”分類中移除的國家。在元旦這一天,政府採取官方行動,消除對跨性別者的汙名,將他們與“問題”、“障礙”或性別焦慮等詞彙區分開來。
權利組織丹麥LGBT的琳達·托爾·彼得森表示,文字至關重要。“這非常重要,”她說,“在該國醫療界用於跟蹤護理的程式碼標題中,像“不一致”、“紊亂”和“問題”這樣的術語被排除在外。”她表示,這一變化“使其成為程式碼,而不是診斷”。她解釋說,舊的系統使得間接歧視成為可能;有時工作申請會因為“診斷”而被拒絕。
儘管這一變化目前僅限於丹麥,但它代表了對跨性別認同觀點演變的新階段。早先的變化發生在2013年,當時“性別認同障礙”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刪除,DSM-5是美國精神病學診斷精神疾病的聖經。新增了一種名為“性別焦慮”的病症,用於診斷和治療那些因自身性別認同與身體不符而感到痛苦的跨性別者。波士頓兒童醫院性別診所創始人、兒科內分泌學家諾曼·斯派克指出,新的診斷認識到,出生性別與認同之間的不符不一定是病態的。它將治療的重點從修復障礙轉變為解決對不符的痛苦。*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斯派克將DSM-5的新定義比作其在1973年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除名的效果。舊金山大學人權學者理查德·約翰遜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儘管同性戀者當然知道自己沒有病,但這一舉動確實產生了影響。“它讓美國的同性戀群體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生活,”他說。“對於居住在丹麥的跨性別群體來說,情況也將如此。”
隨著這項全新措施的生效,專家們正在推測其在丹麥和世界各地的政治、醫療和 финансовые影響。丹麥政治家去年宣佈,他們希望促使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全球使用的《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中將跨性別從精神疾病類別中移除,ICD-10的程式碼用於標記健康記錄、跟蹤流行病學趨勢併為保險報銷提供資訊。丹麥曾承諾,如果世衛組織在2017年1月1日前未採取行動,丹麥將單方面採取行動。
截至1月5日,世衛組織尚未對丹麥的舉動發表評論。過去,該組織曾告訴提問者,跨性別重新定義將成為ICD-11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龐大且耗時的專案,預計將於今年或明年釋出。
丹麥的行動顯然旨在消除對跨性別的汙名。然而,一些專家想知道,在消除與問題或綜合徵的任何關聯後,當跨性別者尋求激素治療或變性手術等醫療干預時,如何才能標記出個人的痛苦並指導治療。
俄勒岡州太平洋大學心理學家勞拉·愛德華茲-利珀指出,丹麥仍然要求在任何醫療干預之前進行心理評估。“我想知道丹麥是否計劃將診斷改為醫療診斷,”她說。“也許他們正在以類似於我建議的方式處理,即讓醫療保健提供者參與進來,透過整個過程提供支援並進行準備評估,就像我們對尋求其他改變人生的、改變身體的手術(如減肥手術或器官移植)的患者所做的那樣。”
“我們預計,”LBGT丹麥的彼得森說,“跨性別醫療保健將更多地轉向知情同意,而不是精神病學評估。在丹麥,獲得生殖器再造手術的許可可能需要幾年到十多年。”
丹麥和美國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醫療治療的 финансирование方式。病症的名稱可能會影響這一過程。“[美國和丹麥之間的]區別[僅在於]他們擁有國家醫療體系,他們想發表一份在美國無法由那些為跨性別者護理提供保險的人發表的宣告。因為這可能是可以想象的,在訴訟待決期間,保險公司可能會繼續不承擔必要的醫療和外科護理費用,因為他們不認同這些治療的必要性。但這都在改變,”他說,“一點一點地改變,因為我們是護理提供者和保險公司的混合體。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政策。”
無論丹麥此舉的實際效果如何,愛德華茲-利珀表示,“它都在傳遞一個資訊,即全球越來越多的人不認為跨性別者是‘瘋子’,而是像其他人一樣,是值得尊重和享有人權的社會成員。”
*編者注(1/11/17):本段在釋出後經過編輯。原文稱DSM-5中的“性別認同障礙”被重新命名為“性別焦慮”。實際上,DSM-5刪除了描述病理學的舊術語,並用後者取而代之,後者可用於診斷性別不符引起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