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寫道:“人對人是狼。” 鑑於我們彼此施加的暴行,這一點當然不能被忽視。然而,許多人特別害怕狼、熊或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等非人類掠食者,儘管成為它們的受害者的可能性非常低。
由義大利特倫託的MUSE科學博物館的朱莉婭·博姆比耶領導的一個小組,評估了近幾十年來全球各種大型掠食者對人類的攻擊,調查了可能觸發這些攻擊的原因以及有多少是致命的。博姆比耶和她的同事於1月31日在《PLOS生物學》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該團隊總共收集了過去 70 年來 5000 多起有合理確鑿證據的襲擊事件。共有 12 種掠食者參與,包括幾種熊類、狼、土狼、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虎和美洲獅(也稱為美洲豹)。科學家們還描述了襲擊的型別——是動物為了覓食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襲擊,還是意外遭遇,是母親為了保護幼崽而造成的,還是對狗的存在做出的反應等等。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來源:Jade Khatib;來源:“全球大型食肉動物襲擊人類的視角”,朱莉婭·博姆比耶等,《PLOS 生物學》,第 21 卷,第 1 期,文章編號 e3001946。線上釋出於 2023 年 1 月 31 日
在研究的區域中,南亞被證明是最危險的,記錄了超過一半的襲擊事件。另一方面,南美洲的襲擊事件最少,儘管它是兩種潛在危險的貓科動物——美洲虎和美洲獅的家園。總的來說,最致命的襲擊發生在這些掠食者覓食時:這些案例導致超過 90% 的受害者死亡。南亞的襲擊事件最多。在該地區,老虎、狼和豹子極少捕獵人類,但當機會出現時,它們會以人類為食。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孫德爾本紅樹林是老虎襲擊捕魚和收集森林產品的人們的熱點地區。
研究發現,這種無端襲擊在較貧窮的國家更頻繁發生。在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們主要在休閒活動中遇到掠食者:慢跑者會喚起美洲獅的狩獵本能,遛狗者會觸發土狼的領地行為,而徒步旅行者會意外地介入母熊和它們的幼崽之間,或者在它們在森林中漫遊時使雄熊感到驚訝。在南亞,與黑熊和懶熊的意外相遇尤其頻繁,而飢餓的熊的蓄意攻擊則不常見。
歐洲的事件也主要涉及熊——在這種情況下是棕熊——而狼的襲擊則極為罕見,並且主要發生在涉及狗或受傷動物的情況下,以及狼和狗都更常見的地區。這項新的研究支援了早期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儘管北美和歐洲的掠食者襲擊事件一直在穩步增加,但近一半的此類事件是由危險的人類行為觸發的,例如讓兒童無人看管,讓狗隨意亂跑或在射擊後追蹤危險動物。(早期的研究還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有蹄類動物、蜜蜂、蚊子、蜘蛛、蛇、狗甚至蝸牛造成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大型食肉動物。)
博姆比耶和她的同事指出,低收入地區的襲擊事件(包括南亞的大量事件)主要與人們生活在與大型食肉動物棲息的自然區域密切相關的環境中有關。在尋找柴火、野生蜂蜜或草藥時,他們意外地與野生動物相遇或被故意作為獵物捕獵。隨著亞洲和非洲這一地區的人口增長,這種風險將會增加。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上,經許可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