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閱讀時,我們像識別圖片一樣識別文字,並在心中聽到它們的聲音

文字在大腦中不是透過其含義編碼的,而是透過更簡單的屬性,例如聲音和形狀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我們將文字識別為圖片
當您的眼睛掃描這些文字時,您的大腦似乎瞬間就理解了它們的含義。我們是如何如此迅速地識別和解釋頁面上的標記的呢?一項小型新研究證實,大腦中一個特殊的區域將印刷文字識別為圖片,而不是透過它們的含義來識別。

由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馬克西米利安·裡森胡伯領導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MRI掃描了12名受試者的大腦。他們專注於大腦中一個已知與識別文字有關的微小區域,即視覺詞形區(VWFA),該區域位於大腦表面,左耳後方。VWFA的右半球類似物是梭狀回面孔區,它使我們能夠識別面孔。在幼兒和文盲中,VWFA區域和梭狀回面孔區都對面孔做出反應。隨著人們學會閱讀,VWFA區域被徵用用於文字識別。

研究人員向受試者展示了一系列真實單詞和虛構單詞。無意義的單詞引起了VWFA中大量神經元的反應,而不同的神經元子集對真實單詞做出了反應。然而,根據三月份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論文,在受試者接受訓練以識別偽詞後,神經元的反應與對真實單詞的反應相同。由於無意義的單詞沒有意義,裡森胡伯推斷,我們的神經元必須對單詞的正字法(它們的外觀)做出反應,而不是它們的含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隨著我們閱讀能力變得越來越熟練,我們在VWFA中建立了一個視覺詞典——就像我們在大腦的另一側積累了熟悉的臉孔目錄一樣。

我們在腦海中“聽到”書面文字
聲音可能是語言的原始載體,但文字使我們能夠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創造和理解單詞。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聲音仍然是閱讀的關鍵要素。

當人們聽語音時,神經活動與每個單詞的“聲音包絡”相關——音訊訊號隨時間的波動對應於神經活動隨時間的波動。在新的研究中,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洛倫佐·馬格拉西和他的同事對16個人進行了皮層電圖(ECoG)記錄。研究人員直接從稱為布羅卡區(Broca's area)的語言生成結構表面測量了神經活動,當時受試者正在默讀或朗讀文字。(這種測量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參與者在清醒時接受了腦部手術。)

根據二月份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報告,他們的神經活動與他們閱讀的文字的聲音包絡相關,這種聲音包絡在他們說話之前甚至在他們不打算說話時就已經產生了。換句話說,布羅卡區對默讀的反應方式與聽覺神經元對朗讀文字的反應方式非常相似——就好像布羅卡區正在生成單詞的聲音,以便讀者在內心聽到它們一樣。這一發現引發了一場關於單詞在大腦中是否透過象徵其含義的神經模式編碼,或者是否透過更簡單的屬性(例如它們的聲音)編碼的辯論。結果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單詞基本上是透過其基本聲音和形狀進行處理和編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