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好報

性格隨和的人在生活中享有諸多優勢,並且透過努力,甚至可以到達頂峰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的母親常說:“被人重視固然好,但友善待人更重要。” 然而,俗語也告訴我們“好人沒好報”以及“好女孩得不到角落辦公室”。 像大多數諺語一樣,後兩者包含著一絲真理,但它們誇大了挑戰,並忽略了友善待人的巨大好處。

心理學家將性格隨和的人定義為在一種稱為“宜人性”的性格特質上得分較高的人。 這種特質通常伴隨著慷慨、為他人著想、性格愉快以及對社會和諧的強烈渴望。 如果你性格隨和,你最關心的是與他人保持積極的關係。 當你周圍的人和諧相處時,你會感到最快樂,並且你會盡力安撫情緒。 衡量宜人性的一種方法是詢問人們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我抽出時間幫助別人”和“我同情他人的感受”等說法。

像大多數性格特質一樣,宜人性既有回報也有缺點。 人格心理學領域的發現表明,性格隨和的人往往擁有更牢固的人際關係、更好的健康狀況以及在學校和工作中更出色的表現。 然而,儘管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但非常隨和的人通常比他們要求更高的同事收入更少,並且往往與領導職位失之交臂。 即便如此,性格隨和的人如果選擇這樣做,仍然可以克服他們明顯的弱點,攀登職業階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善良的回報

許多研究表明,性格友善既有職業上的好處,也有個人方面的好處。 首先,它可能有助於你找到工作。 在 2011 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邁克爾·特ews和他的同事調查了經理在做出招聘決定時如何權衡能力和性格。 特ews 的團隊建立了在智力和性格方面各不相同的虛假求職者。 研究人員詢問經理們他們最有可能向哪些候選人發出錄用通知。 經理們非常偏愛在宜人性方面得分較高的申請人。 事實上,他們選擇了這些申請人,而不是那些更聰明但不太隨和的人。

性格友善也可能有助於你保住工作。 在 2011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聖母大學的組織心理學家蒂莫西·賈奇和他的同事發現,性格隨和的人比性格不好的人更不容易被解僱。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經理們認為性格好的員工工作表現更好。 在 2002 年的一項研究中,現任休斯頓大學心理學家勞倫斯·A·維特和他的同事調查了性格對不同職業績效評估的影響。 毫不奇怪,他們發現盡職盡責的員工獲得了更好的評價——但前提是這些人也性格隨和。 勤奮可靠但不太友善的員工獲得的評分低於勤奮、友善的員工。

性格友善也有個人方面的好處。 研究表明,性格隨和的人享有更長久、更親密的婚姻、與孩子更好的關係以及對生活更大的整體滿意度。 他們也可能更健康。 2010 年,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在宜人性方面得分較低的人更有可能出現頸動脈增厚——這是心臟病發作的主要風險因素。 此外,賈奇的團隊記錄表明,在宜人性方面得分較高的人報告說壓力較小,這可能對人際關係和健康都有好處。

不夠強硬?

儘管有這些優勢,性格好的人可能會在其他方面吃虧。 例如,他們出色的工作表現並不總是能轉化為更高的收入。 在他們的研究中,賈奇和他的同事發現,在宜人性方面得分較高的人往往比那些不太討人喜歡的人收入更低。 作者說,粗魯不太可能增加你的工資。 相反,性格好的人可能更看重人際關係而不是金錢,這使得他們不願要求加薪並冒著不和的風險。 或者,他們可能對他們已經獲得的收入更滿意。

性格好的人平均收入也可能較低,因為他們中很少有人能到達頂峰。 權力人物通常不以友善著稱,研究表明,到達權力地位與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關注度降低有關。 造成這種聯絡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們認為領導才能和善良是不相容的。 在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組織行為學教授尼爾·哈萊維和他的同事給每個人 10 個籌碼,他們可以將籌碼保留(並獲得 2 美元)、捐贈給他們的整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獲利 1 美元),或者捐給一個集體基金,其中包括他們小組的成員和另一個小組的成員(每個人獲利 50 美分)。 在這個遊戲中,當每個人都慷慨解囊時,個人最終會變得最富有,而如果只有他們捐款而其他人都不捐款,他們就會變得最貧窮。 事後,當被問及他們對其他玩家的看法時,參與者表示,他們更尊重和欽佩那些捐出籌碼的人。 然而,那些向集體基金捐款的人被認為不如其他人有統治力。

在遊戲的另一輪中,人們被要求選出一位領導者。 他們將那些向集體捐款的人評為不如那些只向自己小組捐款的人那麼理想的候選人。 儘管受到尊重,但這些非常慷慨的人被認為領導潛力較差。

然而,將性格好的人刻板印象為軟弱是誤導性的。 性格好的人不一定比性格難相處的人更不自信或更缺乏競爭力。 在 1997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現任普渡大學心理學家威廉·G·格拉齊亞諾和他的同事給三組大學生 15 秒的時間來搭建積木塔。 在一個遊戲中,塔最高的組獲勝。 在另一個遊戲中,獲勝者是塔中放置積木最多的人。 在玩完遊戲後,學生們互相評價了彼此的行為。 當遊戲需要合作時,在宜人性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被認為比其他人更慷慨、更樂於助人。 然而,當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而戰時,性格好的人被認為和其他人一樣具有競爭力。

性格隨和的人也不太可能讓人欺負他們。 沒有證據支援性格好的人缺乏為自己挺身而出或避免被利用所需的自尊的觀點。 儘管如此,由於我們的文化非常重視自信,性格好的人可能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說服他人,他們具備成為 эффективный 領導者的素質。

權力轉移

除了需要口頭上為自己辯護之外,性格好的人還可以透過關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增加加薪或晉升的機會。 我們在某些情況下采取的姿勢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以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2010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達娜·卡尼和她的同事告訴受試者,用幾分鐘時間擺出一種傳達權力的姿勢:向後靠在椅子上,同時將雙腳放在桌子上,或者身體向前傾斜靠在桌子上,雙臂在身體兩側大大張開。

假設這些姿勢不僅讓參與者感到更加強大,而且還提高了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體內的睪酮水平。 睪酮是一種與更高風險承擔和競爭行為相關的激素。 因此,當你想讓別人聽你的話時,透過站直身體、佔據大量空間和使用誇張的手勢來炫耀你的實力可能會有所幫助。 性格好的人在發現自己處於領導地位或需要對他人施加權威的情況下,尤其應該注意自己的姿勢。

相反,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友善一點,一種選擇是練習一種恰如其分地被稱為“慈愛”的冥想形式。 在這種冥想中,參與者默默地重複對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和幸福的祝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培養了同情心,而同情心是隨和性格的基礎。 在 2008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掃描了新手和專家冥想者的腦部。 當他們聽到透過揚聲器播放的某人處於痛苦之中的聲音時,所有參與者在腦島(一個與自我意識和情感體驗有關的腦區)都表現出更高的活動。 專家冥想者對這些聲音表現出最強烈的反應,這表明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可以學習的。 在 2008 年的另一項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練習慈愛冥想的人報告說,他們感覺與他們在照片中看到的陌生人更親近,並且在社交上聯絡更緊密。

性格隨和的好處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成功。 如果成功是獲得生活中最有可能帶來長期幸福的事物——良好的健康、牢固的人際關係以及享受你每天所做的事情——那麼性格好的人就具有明顯的優勢。 也許我母親是對的。

(延伸閱讀)

  • 宜人性:人格的一個維度。 W. G. Graziano 和 N. Eisenberg,載於《人格心理學手冊》。 R. Hogan、J. Johnson 和 S. Briggs 編輯。 Academic Press,1997 年。

  • 成年期宜人性的前因和相關性。 B. Laursen、L. Pulkkinen 和 R. Adams,載於《發展心理學》,第 38 卷,第 4 期,第 591–603 頁; 2002 年 7 月。

  • 性格好的人的心理學。 L. A. Jensen-Campbell、J. M. Knack 和 H. L. Gomez,載於《社會與人格心理學指南針》,第 4 卷,第 11 期,第 1042–1056 頁; 2010 年。

黛西·格雷瓦爾 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學士學位和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 她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 Intuit 公司人員分析團隊的研究科學家。

更多作者文章:黛西·格雷瓦爾
SA Mind 第 23 卷第 3 期本文最初以“好人有好報”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3 卷第 3 期(),第 6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12-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