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科學》論壇 是一篇特邀文章,由專家就科學和技術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
近年來,創新的定義已經拓寬。過去,它指的是在實驗室進行的研發工作,以及在期刊上發表的科學實驗成果。但現在人們認為創新比這更廣泛。它包括改進人們在虛擬團隊、全球供應鏈和商業模式中的工作方式。它也更加橫向,跨越國界和組織界限。認識到並讚揚創新對於激勵人們至關重要。
然而,要明智地談論創新,你必須能夠衡量它。這就是我們在2007年啟動全球創新指數(GII)的目標。創新對於推動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進步和競爭力至關重要。許多政府正在將創新置於其增長戰略的中心。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捕捉社會創新豐富性的衡量標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GII 嵌入了對創新的整體看法。該指數的第一部分捕捉了促成創新發生的各種活動要素:制度、人力資本和基礎設施,以及市場和商業成熟度。第二部分包括創新的實際證據:知識、技術和創造力的產物。GII 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分析全球創新趨勢的資料寶庫。
GII 清楚地表明,創新已成為一場全球遊戲。2013 年排名前 10 位的國家遍佈全球。
1. 瑞士 (2012 年排名第 1)
2. 瑞典 (2)
3. 英國 (5)
4. 荷蘭 (6)
5. 美國 (10)
6. 芬蘭 (4)
7. 中國香港 (8)
8. 新加坡 (3)
9. 丹麥 (7)
10. 愛爾蘭 (9)
然而,創新富國和創新窮國之間仍然存在頑固的鴻溝。GII 2013 年的結果顯示,最具創新力的國家之間表現出驚人的穩定性。即使創新者在全球各地的地方和區域中心蓬勃發展,一些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尚未躋身 GII 的最高行列。一種解釋可能是,創新成功導致良性迴圈的出現:一旦達到臨界閾值,投資就會吸引投資,人才就會吸引人才,創新就會產生更多創新。區域內部也正在出現創新差距。例如,在歐洲,25 強中有 16 個國家,50 強中還有 15 個國家,其餘 8 個國家則排在 51-93 名之間,包括希臘(55)和俄羅斯(62)。
好訊息是,一些國家正在學習並迅速提高其創新能力。今年 GII 中,有 18 個新興經濟體的表現優於各自收入組的其他國家:摩爾多瓦、中國、印度、烏干達、亞美尼亞、越南、馬來西亞、約旦、蒙古、馬裡、肯亞、塞內加爾、匈牙利、喬治亞、黑山、哥斯大黎加、塔吉克和拉脫維亞。即使進步不均衡,這種表現主要也是多方面良好政策組合的結果:制度、技能、基礎設施、融入全球市場以及與商業界的聯絡。
GII 顯示了基於知識的整體增長創新戰略的好處。對於許多中等收入經濟體,特別是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來說,這似乎是一個挑戰,因為與 2012 年相比,它們在 2013 年的創新排名相對停滯不前:中國(35;下降一位)、印度(66;下降兩位)、巴西(64;下降六位)和俄羅斯(62;下降十一位)。隨著其他中等收入國家迅速提高其創新排名,金磚國家的新挑戰者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出現:墨西哥(63;上升 16 位)、印度尼西亞(85;上升 15 位)、土耳其(68;上升 6 位)以及其他國家(烏干達、哥斯大黎加、玻利維亞、柬埔寨、烏拉圭、厄瓜多都上升了 15 位以上)。
然而,情況是複雜的。雖然金磚國家在 2013 年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它們在一些關鍵的創新質量指標方面表現良好。多年來,GII 中的方法和指標得到了改進,增加了更多定性而非定量的因素。例如,今年的指數包括每個經濟體排名前三的大學的表現、在多個國家/地區提交的專利(專利族申請)以及透過引用次數衡量的科學出版物的影響評估。雖然這三個關鍵指標綜合排名前 18 位均由高收入經濟體佔據,但金磚國家是中等收入國家中的佼佼者,阿根廷、墨西哥、南非、馬來西亞、智利和土耳其也躋身前 45 名。
GII 作為政策和決策工具的主要價值不在於指數本身。GII 包含多項功能,旨在幫助利益相關者瞭解不斷演變的全球創新動態,包括詳細的國家/地區概況和資料表、框中專題或區域分析、附錄中解決結果的逐年可比性以及排名的可靠性和穩健性(獨立的統計審計)。GII 強調,促進創新需要植根於當地比較優勢、歷史和文化的戰略,並結合全球方法來拓展海外市場並吸引海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