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揭示了你的人際關係

在情感上親近的人之間,打哈欠更容易傳染

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身體上了解很多。我指的不僅僅是他們花在健身房的時間,或者他們如何輕易地用甜言蜜語逃脫超速罰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身體如何揭示思想的屬性。這項工作的一個重要子集更進一步:我們的身體彼此關聯的方式是否揭示了我們思想彼此關聯的方式?考慮行為模仿。許多研究發現,我們很容易模仿與我們互動的人的非語言行為。此外,我們模仿他人的程度取決於我們的性格特徵以及我們與周圍人的關係。簡而言之,有同情心,我們就越會模仿,我們越喜歡與我們互動的人,我們就越會模仿。我們的身體之間的關係揭示了我們思想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的大部分利用了涉及研究助理演員的巧妙實驗操作。演員翹起二郎腿,然後等待看看參與者是否也翹起二郎腿。如果是這樣,我們就發現了模仿,現在可以將模仿的存在與自我報告(例如,喜歡和人際親密度)進行比較,以檢視是否存在關係。關於這種現象的更自然主義的證據一直很難獲得。也就是說,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在多大程度上看到了這種非語言的來回互動,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在實驗室中似乎成立的相同的思想屬性?

伊萬·諾西亞和伊麗莎貝塔·帕拉吉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並發表在 PLoSONE 雜誌上,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了這樣的證據:打哈欠。更具體地說,是打哈欠的傳染性,或者說看到、聽到(甚至讀到)別人打哈欠後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的煩人現象。你肯定經歷過這種情況,但也許你沒有考慮過它可能會向他人揭示什麼(除了缺乏睡眠或你對他們談話的興趣程度)。過去的研究表明,與行為模仿類似,容易傳染打哈欠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性格同情心。也就是說,他們往往是那種更擅長並且更有興趣瞭解他人內心狀態的人。不僅如此,傳染性打哈欠似乎在兒童發展出同情他人所需的認知能力的同時出現。而那些缺乏這種能力的兒童,例如自閉症兒童,在捕捉他人哈欠的能力上也表現出缺陷。簡而言之,打哈欠和同情之間的聯絡似乎很強。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考慮到大腦中參與同情他人的區域可能受到與那些人心理親密程度的影響,諾西亞和帕拉吉想知道傳染性打哈欠是否也可能揭示我們與周圍人的關係資訊。具體來說,我們是否更有可能捕捉到我們情感上更親近的人的哈欠?我們是否可以僅根據他們打哈欠的模式來推斷個人之間關係的質量?打哈欠可能會告訴我們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同情,並因此關心我們周圍的人。

為了檢驗這個假設,研究人員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觀察了 109 名成年人在自然環境中的哈欠。當受試者打哈欠時,研究人員記錄了打哈欠的時間、打哈欠者的身份、所有可以看到或聽到打哈欠者的人的身份(陌生人、熟人、朋友或親戚)、在最初的哈欠後 3 分鐘內這些人打哈欠的頻率,以及這些哈欠與最初的哈欠之間經過的時間。為了排除任何傳染的其他解釋,研究人員還記錄了觀察者相對於打哈欠者的位置(他們是可以看到還是隻能聽到哈欠)、個人的性別、社會背景和國籍。

果然,打哈欠的傳染性可以透過情感親密程度來預測。家庭成員表現出最大的傳染性,無論是在打哈欠的發生率還是打哈欠的頻率方面,而陌生人和熟人與朋友和親戚相比,打哈欠的反應延遲時間更長。沒有其他變數可以預測打哈欠的傳染性。似乎這種反射性的、微妙的線索暴露了關於我們與他人關係的深刻而有意義的資訊。許多研究表明,我們會優先將我們高尚的傾向指向我們同情的人,而遠離我們不同情的人。分享他人經歷和內在狀態的能力和動機對於合作和利他主義至關重要,並且似乎是我們非人化和表現出攻擊行為時的決定性缺陷。下次你在午餐時打了個大哈欠,而你的朋友仍然平靜地咀嚼著三明治時,請記住這一點。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的同行評審論文並想寫一寫?請將建議傳送給《心智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普利策獎獲獎記者。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與他聯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