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球猴痘病例增加的已知資訊

目前尚不清楚最近一些被診斷出患有該疾病的人是如何感染猴痘病毒的,也不清楚該病毒可能如何傳播

Monkeypox virus

負染透射電子顯微照片顯示了來自細胞培養物的磚形猴痘病毒。表面桑葚狀病毒粒子()覆蓋著短而捲曲的絲狀物,而 капсульные 病毒粒子()被染料滲透,呈現為清晰定義的緻密核心,周圍環繞著幾個不同密度的層狀區域。

全球範圍內已發現更多新的人類猴痘病例,僅在英國就報告了數十例。英國衛生安全域性 (UKHSA) 表示,此前有證據表明,該國人口中存在猴痘病毒的未知傳播,之後病例數量有所增加。猴痘被認為起源於中非和西非的齧齒動物,並已多次傳播給人類。非洲以外的病例很少見,到目前為止,都可追溯到受感染的旅行者或進口動物。

5 月 7 日,有報道稱,一名從奈及利亞前往英國的人感染了猴痘。一週後,當局報告稱倫敦又新增了兩例病例,顯然與第一例無關。最近確診的患者中,至少有四人也與之前的三個病例沒有已知的接觸史——這表明人群中存在未知的感染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英國所有感染者都感染了西非進化枝病毒,這種病毒往往溫和,通常無需治療即可痊癒。感染始於發燒、頭痛、肢體疼痛和疲勞。通常在一到三天後,會出現皮疹,以及類似於天花引起的水皰和膿皰,最終結痂。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故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菲爾丁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安妮·裡莫因說。裡莫因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研究猴痘多年,她有很多疑問:感染者處於疾病過程的哪個階段?這些真的是新病例還是剛剛被發現的舊病例?其中有多少是原發病例——感染可追溯到與動物的接觸?其中有多少是繼發性病例,即人與人之間的病例?感染者的旅行史是什麼?這些病例之間是否存在聯絡?“我認為現在就任何確定性宣告還為時過早,”裡莫因說。

所有報告的感染都涉及溫和版本

英國衛生安全域性報告稱,英國許多感染者是男男性行為者,並在倫敦感染了該疾病。一些專家認為,傳播可能發生在這一群體中,但也可能透過與包括家庭成員或醫護人員在內的其他人的密切接觸傳播。病毒透過鼻子或嘴巴的飛沫傳播。它也可以透過體液傳播,例如來自膿皰的體液,以及與這些體液接觸過的物體。然而,大多數專家表示,感染需要密切接觸。

英國的病例群集是罕見且不尋常的,英國衛生安全域性首席醫療顧問蘇珊·霍普金斯說。該機構目前正在追蹤感染者的接觸者。雖然 1980 年代早期和 2010 年代中期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資料表明,當時的有效繁殖數為 0.3 和 0.6,這意味著在這些人群中,平均每位感染者將病毒傳播給的人數少於一人,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某些條件下,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持續傳播。由於原因尚不清楚,感染和爆發的數量正在顯著增加——這就是猴痘被認為是潛在全球威脅的原因。

由於情況仍在發展,專家們尚未立即對廣泛的國際疫情表示擔憂。“我並不太擔心”歐洲或北美髮生更大規模流行病的可能性,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彼得·霍特茲說。從歷史上看,病毒主要從動物傳播給人類,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通常需要密切或親密接觸。“它不像新冠病毒那樣具有傳播性,甚至不如天花那樣具有傳播性,”霍特茲說。

他說,更大的問題是病毒從動物——可能是齧齒動物——傳播到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和西非。“如果你看看我們最棘手的傳染病威脅——無論是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還是冠狀病毒,如 SARS 和 COVID-19 以及現在的猴痘——這些都是不成比例的人畜共患疾病,即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霍特茲補充道。

猴痘感染者的死亡比例尚不清楚,因為資料很差。已知的風險群體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和兒童,懷孕期間感染可能導致流產。對於剛果盆地進化枝病毒,一些來源表明死亡率達到 10% 或更高,儘管最近的調查顯示病例死亡率低於 5%。相比之下,幾乎所有感染西非版本的人都能存活下來。在 2017 年奈及利亞爆發的最大規模疫情中,有 7 人死亡,其中至少有 4 人的免疫系統較弱。

目前尚無針對猴痘本身的特效藥物,但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西多福韋、布林西多福韋和替考韋瑞韋。(後兩種藥物已獲准在美國用於治療天花。)醫護人員治療症狀,並努力預防在這些病毒性疾病期間有時會引起問題的其他細菌感染。在猴痘病程的早期,可以透過接種猴痘和天花疫苗或從接種疫苗的個體獲得的抗體制劑來減輕病情。美國最近訂購了數百萬劑疫苗,這些疫苗將於 2023 年和 2024 年生產。

猴痘變得越來越常見

英國的病例數量,以及非洲以外人群中持續傳播的證據,都最新表明該病毒正在改變其行為。裡莫因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表明,1980 年代至 2000 年代中期,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病例發生率可能增加了 20 倍。多年後,該病毒在幾個西非國家再次出現:例如,自 2017 年以來,奈及利亞已報告超過 550 例疑似病例,其中超過 240 例已確診,包括 8 例死亡。

非洲現在有更多人感染該病毒的原因仍然是個謎。導致最近西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埃博拉疫情的因素可能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埃博拉疫情感染了數千人。專家認為,人口增長和森林附近定居點增多,以及與可能受感染動物的互動增加等因素,有利於動物病毒傳播給人類。與此同時,由於人口密度更高、基礎設施更好和旅行更多,病毒傳播速度總體上更快,可能導致國際疫情爆發。

猴痘在西非的傳播也可能表明該病毒已出現在新的動物宿主中。該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動物,包括多種齧齒動物、猴子、豬和食蟻獸。受感染的動物相對容易地將其傳播給其他型別的動物和人類——這正是非洲以外首次爆發疫情時發生的情況。2003 年,該病毒隨非洲齧齒動物進入美國,這些齧齒動物又感染了作為寵物出售的土撥鼠。該國數十人在那次疫情中感染了猴痘。

天花追蹤

然而,當前這波猴痘病例中最重要的假定因素是,全球範圍內人群天花疫苗接種覆蓋率正在下降。天花疫苗接種可將感染猴痘的可能性降低約 85%。然而,自從天花疫苗接種運動結束後,未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一直在穩步增加,這使得猴痘更容易感染人類。因此,在所有感染中,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比例從 1980 年代的約三分之一上升到 2007 年的四分之三。指向疫苗接種減少的另一個因素是,感染猴痘的平均年齡隨著天花疫苗接種運動結束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非洲專家警告說,猴痘可能從區域性廣泛傳播的人畜共患病轉變為全球相關的傳染病。奈及利亞美國大學的馬拉基·伊費亞尼·奧凱克及其同事在 2020 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該病毒可能正在填補曾經由天花病毒佔據的生態和免疫生態位。

“目前,還沒有全球系統來管理猴痘的傳播,”奈及利亞病毒學家奧耶瓦萊·託莫里在去年發表在《對話》雜誌上的一次採訪中說。但人們認為,目前的疫情不太可能在英國演變成流行病。英國衛生安全域性表示,到目前為止,對人口的風險很低。現在,該機構正在尋找更多病例,並與國際合作夥伴合作,以查明其他國家是否存在類似的猴痘聚集性病例。

“一旦我們確定了病例,那麼我們就必須進行非常徹底的病例調查和接觸者追蹤——然後還要進行一些測序,以真正弄清楚這種病毒是如何傳播的,”裡莫因說。病毒可能在公共衛生部門注意到之前已經傳播了一段時間。“如果你在黑暗中用手電筒照射,”她說,“你會看到一些東西。”

裡莫因補充說,在科學家瞭解病毒如何傳播之前,“我們必須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情況繼續努力,但也要保持謙虛——並記住這些病毒始終能夠改變和進化。”

本文的早期版本最初發表在《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上,並經許可轉載。

拉斯·費舍爾是一位化學家,在《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擔任記者和編輯。

更多作者:拉斯·費舍爾

坦婭·劉易斯《大眾科學》負責健康和醫學的高階編輯。她為網站和印刷雜誌撰寫和編輯有關從新冠病毒到器官移植等主題的文章。她還出現在《大眾科學》的播客《Science, Quickly》中,並撰寫《大眾科學》的每週健康與生物學新聞通訊。她在《大眾科學》工作的八年中擔任過許多職位,包括健康編輯、助理新聞編輯和《大眾科學·心靈》副編輯。此前,她曾為《Insider》、《Wired》、《Science News》等媒體撰稿。她擁有布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傳播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她:@tanyalewis.bsky.social

更多作者:坦婭·劉易斯
SA Health & Medicine Vol 4 Issue 4本文最初以“關於全球猴痘病例增加的已知資訊”為標題發表在 SA 健康與醫學 第 4 卷第 4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82022-7aLao3KbuFPto9bDejYIH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