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化逐年夏季加劇,全球數百萬人發現自己籠罩在有毒的野火煙霧中,包括上個月在北美、俄羅斯和地中海地區的人們。
我來自澳大利亞,我們2019-2020年的毀滅性叢林大火和煙霧曾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野火煙霧對我們的健康有害。它也真的令人痛苦,但我們對此談論得不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澳大利亞的黑色夏季,我被煙霧嗆到將近三個月,發現自己無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除了正在蔓延的危機。但後來,在撰寫一本關於我們對氣候變化的感受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的書的過程中,我花時間思考了那段經歷。如果我們願意傾聽和學習,煙霧能教會我們什麼呢?
我們經常使用“氣氛”或“氣候”這兩個詞來指代某種情境的心情。我們使用氣象學的隱喻來描述情感狀態,例如感覺身體不適、一切順利或飄飄欲仙。
這種語言表明我們理解人類的情感與氣象息息相關。然而,我們很少關注我們感受氣候變化的方式。
但野火煙霧例證了氣候變化的情感影響有多強烈。例如,野火煙霧通常用情感化的詞語來指代,例如“空氣末日”、“恐懼氣氛”或“抑鬱陰影”。
透過與煙霧以及它產生的恐懼共處,我們可以更仔細地思考我們體驗氣候變化的方式,我們是如何與它糾纏在一起的,以及至關重要的是,我們為什麼以及如何需要應對它。
我們通常認為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遙遠的、與我們的身體分離或外在的,因為科學通常使用全球性的表徵和統計資訊。但野火煙霧會滲透和汙染我們的身體,並且確實跨越了許多其他界限:幾乎不可能將其阻擋在建築物之外;它從農村地區飄入特大城市;並且它可以輕鬆跨越州和國界。當然,有些邊界更易滲透,有些身體更容易受到煙霧的侵害。並非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野火煙霧能夠滲透併成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因此在本質上更接近我們通常認為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的空氣汙染:來自化石燃料開採和燃燒場所的有毒空氣。
野火煙霧既是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它說明了氣候變化影響的級聯性質以及自我強化的反饋迴圈,這些迴圈可能並且可能會導致地球自身變暖,而與人類行為無關。
具體來說,它展示了燃燒和窒息的級聯。由於化石燃料的氣候變化燃燒加劇,野火煙霧是森林及其居民未完全燃燒的遺骸,其中許多人在被燒燬之前就已經窒息而死。然後,它穿越地球,抑制遠離火災的人們的呼吸。並且作為進一步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這將進一步加熱地球,產生更多的熱浪和野火,從長遠來看,它降低了整個地球的可呼吸性,並增加了其易燃性。
閱讀這篇文章、觀看新聞、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照片和/或吸入煙霧可能會讓您感到噁心、頭暈或痛苦。因此,煙霧也表明我們並非感受到“關於”氣候變化的事情。相反,氣候是一種內在感受到的現象。
溫度、大氣壓力和降水都是我們可以透過身體體驗到的事物,這就是它們重要的原因。我們體驗和感受氣候以及氣候變化的過程,通常比我們感受天氣的過程更復雜和曲折。然而,正如野火煙霧教會我們的那樣,氣候變化是發自內心的、可感知的和可感知的。
總而言之,透過我們發紅的眼睛、發炎的喉嚨、發癢的鼻子和嘶啞的肺,煙霧提醒我們,我們可以並且確實感受到施加在大氣層上的暴力在我們自己的身體中,因為這種暴力在某種程度上也施加在我們自己身上。
當然,我們可以反思這一切,但只有當我們共同做出回應時,學習才會有意義。野火煙霧也可能營造政治氛圍,如果人們的能量能夠被利用,這些氛圍可能會引發變革。在一個已經因疫情而疲憊不堪的世界中,這可能很困難。
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談論煙霧以及更廣泛的氣候變化如何讓我們感受。人們在社群——各種各樣的社群——中促進關於這個問題的對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氣候變化參與研究越來越多地表明,與當地相關的氣候影響案例可以幫助人們感受到這個問題的意義。雖然對這些影響的擔憂可以激發行動,但人們需要支援來找出最佳的應對方式,無論是在駕馭他們的感受方面,還是在參與集體行動方面。
有一些資源可以支援人們進行此類對話。如果/當安全時,我鼓勵您與朋友、家人和社群談論您在生理和情感上對煙霧和氣候變化的感受,然後探討我們打算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