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精神病態者”(21,700次搜尋結果)。“精神病態連環殺手”(14,700次搜尋結果)。“精神病態殺人犯”(12,500次搜尋結果)。“精神錯亂的精神病態者”(1,050次搜尋結果)。我們都曾聽過這些短語,括號中緊隨其後的谷歌搜尋次數證明了它們在流行文化中的普及程度。然而,正如我們很快將發現的那樣,每個短語都體現了對精神病態人格(通常稱為精神病態,發音為“sigh-COP-athee”)或社會病態的一種普遍誤解。事實上,很少有疾病像精神病態人格這樣被誤解。在本專欄中,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澄清事實,消除關於這種疾病的普遍誤解。
迷人但冷酷無情
精神病態最早由佐治亞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赫維·M·克萊克利於 1941 年系統地描述,它由一組特定的人格特質和行為組成。精神病態者表面上很有魅力,往往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並且在觀察者看來通常非常正常。然而,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誠實且不可靠,有時他們會出於明顯的樂趣而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們大多缺乏內疚感、同情心和愛,人際關係和浪漫關係隨意而冷酷無情。精神病態者經常為他們魯莽且常常是駭人聽聞的行為找藉口,反而責怪他人。他們很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或從負面反饋中獲益,並且他們難以抑制自己的衝動。
不足為奇的是,精神病態者在監獄中比例過高;研究表明,約有 25% 的囚犯符合精神病態的診斷標準。然而,研究也表明,相當數量的精神病態者可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走動。一些研究人員甚至推測,“成功的精神病態者”——那些在社會中獲得顯赫地位的人——可能在某些職業中比例過高,例如政治、商業和娛樂。然而,對於這種有趣的推測,科學證據尚處於初步階段。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我們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大多數精神病態者是男性,儘管造成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尚不清楚。精神病態似乎存在於西方和非西方文化中,包括那些極少接觸媒體對該病症的描繪的文化。在 1976 年的一項研究中,當時在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簡·M·墨菲發現,在白令海峽附近一個與世隔絕的尤皮克語因紐特人群體中,他們有一個術語 (kunlangeta) 用來描述“一個男人……反覆撒謊、欺騙和偷東西,並且……佔許多女性的性便宜——一個不注意訓斥並且總是被帶到長老那裡接受懲罰的人”。當墨菲問一位因紐特人,該群體通常會如何對待一個 kunlangeta 時,他回答說:“當沒有人在看的時候,有人會把他從冰上推下去。”
精神病態的最佳成熟衡量標準,即精神病態清單修訂版 (PCL-R),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D·黑爾開發,需要對受試者進行標準化訪談並檢查他們的檔案記錄,例如他們的犯罪和教育史。對 PCL-R 的分析表明,它至少包含三個重疊但可分離的特質組合:人際關係缺陷(例如自大、傲慢和欺騙),情感缺陷(例如缺乏內疚感和同情心),以及衝動和犯罪行為(包括性濫交和盜竊)。
三大誤解
儘管過去幾十年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圍繞精神病態的普遍誤解仍然存在。在這裡,我們將考慮其中的三個。
1. 所有精神病態者都具有暴力傾向。 阿拉巴馬大學的蘭德爾·T·薩萊金等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精神病態是未來身體和性暴力的風險因素。此外,至少一些連環殺手——例如,特德·邦迪、約翰·韋恩·蓋西和丹尼斯·雷德,臭名昭著的“BTK”(捆綁、折磨、殺戮)兇手——表現出許多精神病態特徵,包括表面魅力和深刻的缺乏內疚感和同情心。
然而,大多數精神病態者並不暴力,大多數暴力的人也不是精神病態者。在 2007 年 4 月 16 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駭人聽聞的槍擊事件後的幾天裡,許多報紙評論員將兇手趙承熙描述為“精神病態者”。然而,趙承熙幾乎沒有表現出精神病態的特徵:認識他的人將他描述為非常害羞、孤僻和古怪。
遺憾的是,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當前(第四版修訂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文字修訂版》(DSM-IV-TR),於 2000 年出版,只會加劇精神病態和暴力之間的混淆。它描述了一種稱為反社會人格障礙 (ASPD) 的疾病,其特徵是長期存在的犯罪史和通常具有身體攻擊性的行為,並將其稱為與精神病態同義。然而,研究表明,精神病態和 ASPD 的衡量標準僅適度重疊。
2. 所有精神病態者都是精神病患者。 與患有精神病性障礙(如精神分裂症)的人(他們經常與現實失去聯絡)相反,精神病態者幾乎總是理性的。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在社會眼中不明智或非法的行為是錯誤的,但他們以令人震驚的漠不關心態度對這些擔憂不屑一顧。
一些被媒體稱為精神病態者的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如查爾斯·曼森和大衛·伯科維茨,表現出明顯的精神病特徵,而不是精神病態。例如,曼森聲稱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化身,而伯科維茨則相信自己正在接受鄰居山姆·卡爾的狗的命令(因此他採用了綽號“山姆之子”)。相比之下,精神病態者很少是精神病患者。
3. 精神病態是無法治療的。 在流行的 HBO 電視劇《黑道家族》中,治療師(梅爾菲醫生)終止了對託尼·索普拉諾的心理治療,因為她的朋友和同事心理學家說服她,託尼(梅爾菲醫生認為他是一個典型的精神病態者)是無法治療的。除了託尼表現出一些明顯非精神病態的行為(例如他對家人的忠誠以及對一群以他的游泳池為家的鴨子的情感依戀)之外,梅爾菲醫生的悲觀情緒可能是不必要的。儘管精神病態者通常沒有尋求治療的動力,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心理學家珍妮弗·斯基姆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精神病態者可能像非精神病態者一樣從心理治療中獲益。即使精神病態者的核心人格特質極其難以改變,他們的犯罪行為也可能更容易治療。
精神病態提醒我們,媒體對精神疾病的描繪通常包含與事實一樣多的虛構成分。此外,對這些疾病的廣泛誤解可能會產生不幸的後果——正如託尼·索普拉諾在電視螢幕變黑之前不久發現的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