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如何找到“美女”

人們認識彼此的時間越長,外貌吸引力似乎就越不重要

couple holding hands

在初次見面後不久就萌生浪漫關係的伴侶,在外貌吸引力上最有可能匹配;然而,當人們在約會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他們的外貌吸引力差異較大並不罕見。

《美女與野獸》是一個永恆的故事:一位美麗的女孩遇到了一位不那麼有吸引力,甚至像野獸一樣的男人。這個故事中沒有一見鍾情;事實上,美女覺得野獸令人厭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美女逐漸瞭解野獸後,她發現了野獸溫暖的內心,她的心也軟化了。最終,故事實現了它的童話結局,美女愛上了野獸,儘管他外表醜陋。

啊,如果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也能像那樣就好了……

實際上,的確如此。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是這樣。雖然有吸引力的人在許多浪漫關係中確實傾向於選擇其他有吸引力的人,但露西·亨特、保羅·伊斯特威克和伊萊·芬克爾的新研究表明,存在可預測的例外情況。在初次見面後不久就萌生浪漫關係的伴侶,在外貌吸引力上最有可能匹配;然而,當人們在約會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後,他們的外貌吸引力差異較大並不罕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與在身體、行為和心理特徵上相似的人配對的傾向被稱為同類交配,這種現象引起了心理學社會學遺傳學,甚至經濟學等領域專家一個多世紀的興趣。雖然同類交配是一個可靠的發現,但科學家們對它發生的原因存在分歧。一種流行的理論提出了基於市場的解釋:個體競爭最理想的伴侶,而那些本身非常理想的人在這種競爭中最成功。因此,非常有魅力的人與另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配對,而中等魅力的人與另一個相當有魅力的人配對,依此類推。

亨特及其同事推測,隨著情侶在開始戀愛關係之前相處的時間增加,同類交配模式可能會減弱。為什麼?他們認為浪漫的吸引力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客觀成分完全來自個體的身體特徵(例如,眼睛、微笑、下頜線條、體格),當陌生人對個體進行評分時,這種成分顯示出最大的一致性。客觀成分是顯而易見的,並且驅動著對外貌吸引力的感知——至少最初是這樣。

另一方面,浪漫吸引力的主觀成分來自隨著時間推移而顯現出來的特徵,並且可能具有更獨特的吸引力,例如幽默感、創造力、忠誠度和道德品格。隨著個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相互瞭解,浪漫印象較少依賴於客觀成分,而更多地依賴於主觀成分。因此,一個客觀上不那麼有吸引力的人(基於身體特徵)可能會變得主觀上更有吸引力(基於個人特徵)。換句話說,當你瞭解野獸後,野獸就變成了布拉德·皮特。

為了驗證這些想法,亨特及其同事研究了 167 對異性戀伴侶,他們都處於長期關係中。其中 100 對夫婦已婚,而 67 對夫婦正在約會。所有夫婦的關係平均時長超過 8 年,儘管有些夫婦只約會了 3 個月,而另一些夫婦則在一起超過 50 年。所有夫婦都參加了錄影採訪,在採訪中他們被問及有關他們關係的問題,包括他們在開始約會之前認識彼此多久,以及他們在約會之前是否是柏拉圖式的朋友。

獨立的編碼員隨後觀看了錄影帶,並對每位伴侶的外貌吸引力進行了評分。這些評估既針對一對夫婦的兩位成員同時進行(聯合評估),也針對一對夫婦中的每位個體分別進行(單獨評估),以確保一對夫婦中一位成員的吸引力不會影響對另一位伴侶的評分。這兩種評估高度相關,並且在編碼員之間保持一致。

資料表明,伴侶在開始戀愛關係之前認識彼此的時間越長,他們在外貌吸引力評分上就越不可能匹配。在認識一個月內開始約會的夫婦表現出非常強的同類交配。相比之下,在約會前認識彼此至少 9 個月的伴侶僅表現出適度的同類交配跡象。

可能是外貌對某些人來說不太重要,而這些人選擇等待培養浪漫關係,直到他們充分了解某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外貌對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但對外貌的感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因獨特的特徵而改變(例如,迷人的魅力使男人更具吸引力)。無論機制如何,如果您在墜入愛河之前充分了解您的伴侶,那麼您在外貌吸引力上就不太可能匹配。

這是否意味著在初次見面後立即開始約會的人註定會擁有更膚淺、不那麼令人滿意的關係?當我反思我在酒吧遇到我的丈夫並在接下來的一週開始與他約會的事即時,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值得慶幸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亨特及其同事還評估了關係滿意度,同類交配與關係滿意度之間沒有關聯。在外貌吸引力上匹配的夫婦與“不匹配”的夫婦相比,對他們的關係的滿意度沒有更高或更低。

這項研究的侷限性在於,它僅考察了異性戀夫婦,並且沒有探討約會前認識時長的長短是否受到夫婦相遇環境的影響。某些環境(例如,工作場所或教室)可能更有利於在約會前培養長期友誼,而其他環境(例如,夜總會、雞尾酒會)可能需要更直接的浪漫表示。如果您希望與客觀上比您更有吸引力的伴侶結合,請考慮在允許您隨著時間推移瞭解您的愛人的環境中一起做事情。如果野獸在酒吧遇到貝兒,那麼很可能就不會有童話般的結局。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議論文,並且想就此撰寫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心靈 Matters”編輯Gareth Cook。Gareth 是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也是《美國最佳資訊圖表》系列叢書的編輯,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聯絡他

@garethideas.

辛迪·梅是查爾斯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她探索改善大學生、老年人和神經多樣性個體認知功能和結果的途徑。

更多作者:辛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