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狗狗在玩耍時仰躺,這個動作是表示屈服,類似於人喊“我認輸”,還是另有含義?今年早些時候,由阿爾伯塔省萊斯布里奇大學和南非大學的克里·諾曼及其同事發表的一項研究,傾向於“另有含義”的說法。
他們的報告於一月份發表在《行為過程》雜誌的一期專刊上,該專刊致力於犬類行為。研究狗狗玩耍時的行為含義並非新鮮事。例如,您可能聽說過遊戲訊號,它可以幫助狗狗區分遊戲和非遊戲行為。這些訊號表明類似“嘿,我剛才咬了你的臉,我不是真的想‘我在咬你的臉’。這只是為了好玩。看!這是為了更清晰地表達遊戲意圖的鞠躬。一切都只是玩玩而已!” 遊戲訊號也可能包括誇張的、彈跳的動作或“遊戲表情”;它們啟動或維持遊戲,並且發生在可能模稜兩可的行為(例如咬、撲或騎跨)或任何可能被誤解為非遊戲的行為周圍。但並非所有在狗狗玩耍時出現的行為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
在玩耍之外,仰躺通常被視為一種屈服的姿態,以阻止或避免另一隻狗的攻擊。在1967年發表在《美國動物學家》雜誌上的一篇經典論文中,瑞士巴塞爾大學的魯道夫·申克爾將這種所謂的被動屈服描述為表達“某種程度的膽怯和無助”,就像舉起雙手或揮舞白旗一樣。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些人認為,狗狗玩耍中進行的仰躺仍然是為了防止攻擊。從旁觀角度觀察狗狗玩耍的主人通常會更進一步——花費更多時間仰躺的狗被貼上“順從”或“從屬”的標籤,而位於上方的狗則是“支配”。
但是,如果在玩耍時仰躺意味著不同的含義呢?諾曼和她的同事想知道,在玩耍時“仰躺並採取仰臥姿勢”是否是“屈服的行為”,並且旨在阻止互動或阻礙隨後的攻擊。或者,他們推測,這可能本質上是好玩的,“戰術性地執行,用於戰鬥目的”,以鼓勵玩耍,避免玩耍性咬傷(防禦性動作)或進行玩耍性咬傷(攻擊性動作)。
他們收集了兩種不同情境下的資料:分階段的遊戲會話,其中一隻中型雌性犬與33只不同品種和大小的新玩伴配對,以及20個YouTube影片,其中兩隻狗一起玩耍——一半的影片配對的是體型相似的狗,另一半則配對的是體型相對不同的狗。
並非所有觀察到的狗在玩耍時都會仰躺,尤其是在分階段的遊戲會話中,只有九個玩伴在玩耍時仰躺。在YouTube影片中,40只狗中有27只仰躺,並且發生在體型相似和體型不同的配對中。如果您的狗在玩耍時不是一個仰躺者,您並不孤單。
對於確實仰躺的狗,這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檢查了該行為的所有例項,以檢視它們是否與屈服有關——減少玩耍、保持被動或由“較小或較弱”的玩伴執行——或者相反,是否與互動、有趣、好鬥的玩耍性質有關,其中仰躺發生在“發起攻擊(進攻)、躲避頸部咬傷(防禦)、在潛在玩伴面前翻滾(邀請)或在非社交環境中翻滾(其他)”之前。
研究結果非常明顯:兩個玩伴中較小的那隻狗並不比較大的狗更可能仰躺。此外,“大多數仰躺都是防禦性的,248次仰躺中沒有一次是屈服性的。” 研究人員發現,研究中大多數玩耍中的仰躺都是玩耍打鬥的一部分(意味著打鬥本身是玩耍性的,而不是真正的打鬥)。
但是,狗狗一旦仰躺,是否可能是屈服開始起作用?例如,狗可能會仰躺以避免頸部咬傷,然後一動不動地躺著,這暗示著被動屈服。但狗狗們並沒有這樣做。相反,一旦仰躺,處於仰臥姿勢的狗狗既會阻擋玩耍性的咬傷,也會向它們的玩伴發起咬傷。
另一種思考玩耍中仰躺的方式是將其視為一種自我設限行為,它可以幫助不同大小或社交能力的狗狗一起玩耍。自我設限對於玩耍至關重要,它意味著狗狗正在緩和其行為。例如,在玩耍期間,狗狗不會全力咬人,而較大的狗可能會仰躺,以便較小的狗跳到它身上或咬它。有些狗甚至會使用這種行為來邀請咬傷並向另一隻狗發出玩耍邀請。
因此,假設狗狗在玩耍時滑到背上本質上是在說“你太用力了”或“好吧,這輪你贏了!”是不安全的。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姿勢肯定與恐懼或化解或防止攻擊有關,但最近的研究提醒我們,仰躺與許多行為一樣,並不具有單一的、普遍的含義。相反,它通常只是玩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