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如果某個特定的事件或決定以不同的方式發生,或者根本沒有發生,事情會變得怎樣?也許你想過你人生的另一種版本,在那裡你從未遇到你的另一半,最終從事了不同的工作,或者住在世界的另一端。
我們都回顧過自己的人生,並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想象重要的時刻。這種在精神上模擬過去事件,同時調整一些關鍵細節的傾向,被稱為反事實(“與事實相反”)思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反事實思維有其好處。2008年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篇論文顯示,那些思考重要的積極事件可能沒有發生(例如,遇到愛人)的人,比那些僅僅思考事件如何發生的人表現出更高的滿意度提升。
但有時我們的“如果...會怎樣?”故事會加劇我們的不滿。銅牌獲得者通常比銀牌獲得者更快樂,因為後者更可能想到差點贏得金牌,而前者通常想象根本沒有贏得任何東西的可能性。
思考過去也會改變我們對未來的看法——無論是好是壞。北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重新想象過去的負面事件並思考“情況可能更糟”會導致對未來更樂觀的期望,而思考“情況可能更好”則會導致更悲觀的期望。
在下面的框中分享幾句話,描述一個你經常回顧並思考“如果...會怎樣?”的過去時刻。你的故事可能會被選中刊登在大眾科學 MIND雜誌的印刷版或在網上展示。如果要考慮將你的故事收錄在MIND雜誌的印刷版中,請在2015年8月2日之前提交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