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卡普蘭,《虛無:零的自然史》The Nothing That Is: A Natural History of Zero的作者,以及哈佛大學前數學教授,給出了這個答案:
我們擁有的關於零的最早證據來自約5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文化。在那裡,在位置書寫的數字楔形文字元號之間插入了一個傾斜的雙楔形符號,以表示某個位置上沒有數字(正如我們寫102一樣,“0”表示十位數字列中沒有數字)。
圖片:KRISTEN MCQUILLIN 時間軸展示了零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最早記錄的零出現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瑪雅人在公元4世紀左右獨立發明了零。後來在五世紀中葉在印度被髮明出來,在七世紀末傳播到柬埔寨,並在八世紀末傳播到中國和伊斯蘭國家。零在12世紀到達西歐。 |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數字書寫 巴比倫人用兩個成角度的楔形符號(中間)表示零。 瑪雅人使用類似眼睛的字元[左上]來表示零。 中國人開始書寫我們現在用於表示零的空心圓圈。 印度人將零描繪成一個點。 |
隨著位值記數法(零對於位值記數法至關重要)傳入巴比倫帝國,並從那裡經希臘人(在希臘文化中,零出現得較晚且僅偶爾出現;羅馬人根本沒有零的痕跡)傳入印度,這個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變化。阿拉伯商人將他們在印度發現的零帶到了西方。經過多次冒險和許多反對,我們使用的符號被接受,這個概念蓬勃發展,因為零的意義遠不止是位置意義。從那時起,它在數學化世界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學上的零和哲學上的虛無概念是相關的,但並不相同。虛無在早期的印度思想中(在那裡被稱為sunya)扮演著中心角色,我們在幾乎所有的創世神話中都發現了關於世界創造之前必然存在的事物的推測。因此在聖經的創世紀(1:2)中:“地是空虛混沌”。
但是,我們無法構想出這樣的虛空,這在約伯記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當上帝問他(約伯記 38:4):“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時,約伯無法回答。我們這個時代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物理理論還無法追溯到從虛無中產生的最終開端——儘管在數學中,我們可以從空集中生成所有數字。虛無作為我們唯一可以自由塑造自身本性的狀態,是存在主義的核心,存在主義在 20 世紀中期蓬勃發展。
答案最初發佈於 2000 年 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