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盜獵車手如何揭示“男性氣概危機”

剖析“有毒的男子氣概”是複雜的,尤其是在對男性氣概危機感到擔憂的情況下。看看一款電子遊戲的嘗試就知道了

Adult man standing in front of wall holding a no entry sign in front of his face

沉默寡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響亮的頭條新聞宣稱男性氣概正在衰退。從現任美國參議員到在YouTube上流行的被指控的強姦犯,每個人都在重複這些論調,並且他們顯然真誠地相信存在“男性氣概危機”。

但這真的是新鮮事嗎?我是一名社會科學家,研究以男性為主導的亞文化的本質——包括《龍與地下城》電子遊戲軍隊——這意味著我經常討論男性氣概,既有當代的背景,也有歷史的背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對美國所謂的男性氣概危機的恐慌並非新鮮事。

社會學家邁克爾·金梅爾在他1996年出版的著作《美國的男子氣概:文化史》中指出,男性氣概危機的觀念與這個國家一樣古老,這本書現在已經是第四版了。近300年來,以週期性的方式,美國民眾的某些群體一直在表達擔憂,認為與“理想”的男人相比,男人太軟弱、太女性化或太不專注。學者蕾文·康奈爾將這種理想男人的概念稱為“霸權式男性氣概”:一種被神化但又遙不可及的完美男子氣概。這是一個幾乎沒有男人能夠達到的理想,但卻鼓勵每個男人為之奮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雖然危機的呼聲並不新鮮,但最新週期的新鮮之處在於,男性氣概面臨解構的感覺,以及對男性某些行為的冷靜貼上“有毒”的標籤。透過強化男人行為不端(比平時更甚)並且需要即時糾正的觀點,其中隱含著我們需要“監管”男性氣概的含義。防止性別微觀管理並更快地朝著性別平等邁進的擬議補救措施是打破我們編碼為男性或女性的做法或行為,並在沒有性別期望束縛的情況下接受人們的本來面目。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最近的研究著眼於 Twitter 上對Rockstar Games 今年或明年將釋出新版遊戲《俠盜獵車手》並以女性作為主角的傳言的回應。我研究了一條關於這個洩露的謠言的推文,並分析了回覆。我發現——在有時帶有厭女症的網路空間中,這是可以預見的——男性要麼對這個決定感到滿意,要麼討厭它。但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雖然一些男性對這個決定表示讚賞,但我能識別出的男性社交媒體帖子中,沒有人對此感到欣喜若狂。所以有支援,但不是狂熱的支援。對於那些討厭這個決定的人來說,評論嚴重傾向於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刻板印象:一位評論員問,女性角色的遊戲內任務之一是否是打掃房子。再次強調,考慮到《俠盜獵車手》的主題,玩家通常扮演必須進行反社會行為(首先是偷車)才能在遊戲中前進的罪犯,因此出現一些厭女症並非不可預見。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已確認身份的女性的評論,她們批評了那些抱怨的男性。我的分析表明,在這種情況下,女性自己也“武器化”了男性氣概。她們透過暗示抱怨者在某種程度上不夠男人(例如,他們沒有男子氣概、是同性戀或無法吸引女性)來攻擊他們。簡而言之,為了攻擊她們眼中的有毒男性氣概,這些女性也使用了有毒的男性氣概。她們依賴於關於男人意味著什麼的老套說法,並暗示任何對扮演遊戲中的女性角色有意見的人都不能算作真正的男人。另一種流行的攻擊方式是簡單地將任何有意見的男人貼上“incel”(非自願獨身者)的標籤,無論這是否屬實,因為人們理解這個標籤在線上帶有一定的汙名。這些策略之所以奏效,是因為理想化的男性氣概觀念,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否認它,仍然存在,並且羞辱一個男人沒有達到那個理想與我們經常聽到的男性的“有毒”男性氣概幾乎沒有區別。

男性氣概是一個貫穿歷史的術語,但正如男性氣概轉化為有毒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樣,它並沒有得到深入的審視。直到女權主義作為一場運動和一個學術主題興起,康奈爾詹姆斯·梅瑟施密特馬克·安東尼·尼爾等研究人員才開始研究男性氣概。仍然有很多問題我們沒有答案。例如,關於非裔美國人男性氣概、拉丁裔男性氣概、貧困男性氣概或農村男性氣概的深入研究還不夠。如果我們想最終阻止政治和日常生活中有組織的男性氣概危機,這些危機會像蒸汽壓路機一樣碾過從參議員到電子遊戲汽車竊賊的每一個人,那麼年輕學者應該考慮深入研究這些領域。

否則,那種內在的男性氣概感,感覺就像“當我看到它時我就知道了”,並且被框定在霸權式男性氣概的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之中,意味著危機的警報總是會響起。那是因為,雖然“保護者”或“供養者”等歷史上的男性角色必須隨著技術、經濟和社會的變化而轉變,但總會有人渴望保留經典的理想,無論這些理想多麼過時和不必要。男性氣概需要適當地適應包含女權主義和女性遊戲玩家的 21 世紀,並且必須在不陷入厭男症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解決這個難題才是男性氣概的真正危機。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史蒂文·達希爾是巴爾的摩摩根州立大學城市健康公平中心 (CUHE) 的研究助理教授。他還是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遊戲中心的常駐研究員。他的研究考察了以男性為主導的亞文化中的文化本質,包括遊戲、軍隊和非裔美國男性社會/社群空間的工作。

更多作者:史蒂文·達希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