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國際能源署(IEA)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去年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 與 2013 年持平。這標誌著 40 年來首次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能源相關的排放量保持平穩。
這一宣告與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經濟增長與化石燃料消費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導致氣候變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密不可分的既有經濟理念背道而馳。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持平意味著,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阻止二氧化碳排放的努力可能取得成功。
一些頂尖的氣候科學家和經濟學家表示,排放量與經濟增長的脫鉤在發達國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科學家們對於去年出現的脫鉤可能對未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味著什麼持有不同意見,因為可再生能源和 化石燃料都在擴張,尤其是在印度、中國和其他經濟蓬勃發展的的發展中國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充滿希望的跡象,表明我們確實可以同時實現經濟增長和降低碳排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氣候研究員兼主任邁克爾·曼說。“因此,對於那些說這不可能的人,我想說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似乎已經在發生了。”
但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史蒂夫·科恩表示,中國和印度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幾乎沒有減弱的跡象)將在 2015 年推動排放量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只有經濟實惠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才有可能抵消這一趨勢。
國際能源署的資料顯示,在全球範圍內,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013 年和 2014 年均保持在 323 億公噸二氧化碳。美國能源資訊署分析師佩裡·林德斯特羅姆表示,美國的能源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也相對平穩,2013 年至 2014 年間僅增長了約 1%,預計未來兩年內的增長率仍將低於 1%。
相對較低的增長與更節能汽車的採用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和相對清潔燃燒的天然氣替代燃煤發電有關。他說,這為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在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機會。
林德斯特羅姆說:“事實是,情況是持平而不是每年上升 3%,這讓你意識到政策可能會對下降方向產生影響。”
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 羅布·傑克遜表示,即使美國的能源相關排放量增長甚微,也很難看出全球範圍內能源相關排放量如何能夠繼續保持平穩或下降。
“不幸的是,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持續很長時間,”傑克遜說。“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脫鉤是理想的。不幸的是,在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中,儘管今年傳來好訊息,但我們尚未達到這一目標。”
哈佛大學商業與政府教授 羅伯特·N·斯塔文斯表示,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絡中斷,部分原因是廉價天然氣的供應開始取代燃煤發電。
在美國,這意味著水力壓裂或壓裂以及天然氣水平鑽探的繁榮有助於減少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其他地方,透過總量管制與交易系統或碳稅進行碳定價有助於提高能源效率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斯塔文斯說:“幾十年來,發達經濟體的總體能源強度(單位 GDP 的能源消耗量)一直在下降,這主要是因為能源是有成本的,因此企業和家庭都有動力節約能源使用。”
曼恩說,美國需要實施激勵措施,以擴大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差距。
“我希望這是一個趨勢的開始,”他在談到美國的排放量時說。“像德國這樣的國家透過上網電價補貼等激勵非化石燃料能源的機制,大幅降低了碳排放量,以及美國西海岸和東北部各州正在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這意味著我們應該看到排放量下降。現在看來我們在數字中看到了這一點。”
科學家們表示,在全球範圍內,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停滯不前可能更像是一個例外,而不是一個趨勢的開始。
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肯·卡爾代拉說:“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將繼續上升——沒有人認為我們已經達到了排放峰值,情況很快就會好轉。”
他說,為將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在平穩水平而做出的努力還遠遠不足以對氣候產生重大影響,他補充說,發展中國家必須對風能、太陽能和核能進行大量投資,否則長期來看排放量將會上升。
卡爾代拉說:“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可能大幅減少排放量,但這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並將全球能源系統轉變為一個不把天空當作垃圾場的系統。”“微小但積極的政策舉措,例如提高汽車效率,肯定會有所幫助,但如果我們真的要認真避免危險氣候變化的風險,我們需要將我們現在的努力提高 10 到 10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