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疫苗的競賽中,中國正在做出大膽的承諾。一位中國衛生官員公開承諾,有效的冠狀病毒疫苗將在年底前上市。中國還承諾與十多個國家,特別是與其關係密切的低收入國家分享其疫苗。但是,即使疫苗很快準備就緒,一些科學家質疑中國是否能夠生產足夠的劑量來履行其國際承諾,以及與個別國家達成協議是否是確保公平分配疫苗的最佳方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生物安全專家武桂珍上個月告訴中國官方媒體,上海醫藥集團國藥集團研發的兩種疫苗將於11月或12月上市。這些疫苗正在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秘魯和阿根廷在內的國家進行測試。
10月9日,中國還宣佈加入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這是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努力的合作專案,旨在為最脆弱的人群和醫護人員,特別是貧窮國家的醫護人員提供20億劑疫苗。約有80個富裕的“自籌資金”國家承諾支援該倡議,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除外。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將承諾提供資金還是疫苗,以及提供多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中國疫苗製造商已經開發了四種在全球範圍內處於最後測試階段的約十幾種領先的候選疫苗。 尚無疫苗完成至關重要的 III 期試驗,而 III 期試驗是牢固確立安全性和有效性所必需的。 但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和國外的數十萬人根據被稱為緊急使用授權的政策接種四種中國候選疫苗之一。 這些疫苗包括國藥集團開發的疫苗,以及北京科興疫苗製造商開發的一種疫苗和天津康希諾生物公司開發的另一種疫苗。
科學家表示,該國的藥品監管機構(隸屬於衛生部)需要等待強有力的試驗資料,以表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然後才能批准疫苗全面上市。
在給《自然》雜誌的電子郵件中,武桂珍表示,衛生部將在等待大型試驗結果後批准疫苗銷售。 “在此之前,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她說。
在中國境外,人們對中國成功的疫苗即將上市抱有很高的期望。 組織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行的試驗的 Laboratorio Elea Phoenix 科學主任愛德華多·施皮策 (Eduardo Spitzer) 表示,國藥集團在阿根廷進行的大規模試驗於上個月開始,受到了廣泛的媒體報道。“我們正在儘可能快地工作,但不會降低從試驗中獲得的資料質量。”
需求和供應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五月份的世界衛生大會上表示,中國的疫苗將是“全球公共產品”,中國已承諾與之分享疫苗的國家名單持續增長。 但科學家們質疑疫苗製造商是否有足夠的劑量來履行這些承諾。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包括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的政府領導人公開承諾,將使中國疫苗能夠為菲律賓、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和寮國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所用。
中國疫苗製造商還與正在進行疫苗測試的國家達成了協議。 科興公司有一種疫苗正處於 III 期試驗階段,並表示結果應在 11 月底之前公佈,該公司已達成協議向受災嚴重的巴西聖保羅交付 6000 萬劑疫苗,並承諾在 3 月之前向印度尼西亞交付 4000 萬劑疫苗。 施皮策表示,國藥集團為阿根廷提供疫苗的協議細節是保密的。
中國政府新冠疫苗工作組負責人鄭忠偉上個月表示,中國到今年年底將有能力生產 6 億劑疫苗,明年將達到 10 億劑。 但鑑於中國人口為 14 億,其中大多數人尚未接種疫苗,這將不會留下太多劑量可供出口。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流行病應對部門負責人克勞斯·施托爾 (Klaus Stöhr) 說,這些數字加起來不對,他已退休 15 年。“除非做出將疫苗運往海外的政治決定,儘管中國國內仍然存在疫苗需求,否則中國可用的劑量數量將遠遠不足以允許出口,”他說。
首爾國際疫苗研究所所長傑羅姆·金表示,中國也可能利用其與個別國家的交易來獲得未來的政治或經濟影響力。 “那將是令人遺憾的,”他說。
但金讚揚了中國加入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的決定。 “當習近平說他將使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時,他說對了話。 加入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將這些話語變為行動,”他說。
如果中國承諾提供疫苗劑量,則需要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的批准。 目前,四種領先的中國候選疫苗均未列入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支援的疫苗名單。 如果中國提供疫苗,它還必須提高其產能。 “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金說。
安全第一
基尼和其他科學家說,在中國疫苗接種給更多人之前,需要牢固確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他們還批評國藥集團聲稱其廣泛的緊急使用規定下的疫苗接種表明其兩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該公司表示,即使沒有提供任何資料來支援這一說法,在出國前往受冠狀病毒影響的國家之前接種疫苗的數萬人中也沒有感染病例。
法國巴黎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機構 INSERM 的疫苗研究員瑪麗-保勒·基尼 (Marie-Paule Kieny) 說,“我個人不會相信這些結果”。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兒童醫院的疫苗研究員保羅·奧菲特 (Paul Offit) 說,很難從這些觀察中得出結論,因為存在很強的偏倚風險。 接種疫苗的患者可能會認為他們出現的任何類似流感的症狀都不可能由 SARS-CoV-2 感染引起,因此不會報告這些症狀。 奧菲特說,“他們可能只是認為,‘我已經接種了疫苗,所以可能沒什麼’”。
國藥集團沒有回覆《自然》雜誌的置評請求。
在回應《自然》雜誌關於是否可能根據這些初步資料批准疫苗的問題時,武桂珍表示,這些資料僅是監管機構用於評估疫苗的證據中的“一小部分”。 她說,“還需要獲得 III 期臨床試驗的有效資料,以全面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武桂珍說,緊急使用計劃從小規模開始,自 7 月以來逐步擴大。 她說,已經接種疫苗的人正在受到密切監測,以觀察不良反應,並被告知繼續努力避免接觸病毒。
施托爾說,關於領先疫苗試驗的公開資訊有限,這讓人對這些努力產生懷疑。 “這很遺憾,因為我知道中國的許多同事一直在以最高的科學和醫療標準工作,”他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20 年 10 月 8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