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你走進一個你明明知道自己從未去過的地方,卻被一種熟悉感所淹沒——一種你無法完全觸及的記憶。這一切以前發生過嗎?
大多數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都會經歷這種感覺,即既視感。然而,科學家表示,這種感覺很難研究,因為它往往是自發產生的,並且很容易被拋諸腦後。在實驗室中按指令重現它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儘管如此,科學家認為,既視感實際上為了解記憶系統如何運作(當它稍微有點失常時)提供了一個視窗。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Akira Robert O’Connor說,當大腦中識別熟悉情境的部分被不適當地啟用時,可能會產生這種感覺。O’Connor研究既視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大腦的另一個區域會根據你對過去經歷的回憶來檢查這種熟悉感。當沒有找到實際匹配項時,結果就是一種令人不安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同時又知道自己從未見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會感到:‘嗯,奇怪,我正在經歷的所有這些體驗都不太匹配。’ 所以正是在那個階段你意識到你犯了一個錯誤,” O’Connor說,“這就是為什麼它感覺像一個錯誤,即使它實際上可能是在避免一個錯誤。”
在一些患有痴呆症的人中,這種熟悉感會發生,但不會意識到錯誤,他說。在這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會像他們真的見過這一切一樣繼續他們的生活,抱怨電視上的每個節目都是重播,或者拒絕去看醫生,因為他們確信自己已經看過了。
Déjà vu 在法語中意為“已經見過”,這個術語可能是由法國哲學家埃米爾·布瓦拉克在1876年寫給Revue Philosophique de la France et de l'Étranger編輯的一封信中創造的。布瓦拉克推測,也許是早已被遺忘的感知的殘餘引發了這種感覺。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證據表明,一個場景和另一個場景之間模糊的相似性確實會導致既視感。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安妮·克萊裡和她的同事開發了一種在實驗室中引發既視感的方法,即向參與者展示一些彼此之間有細微相似之處的虛擬場景,例如傢俱相對於牆上繪畫的放置位置。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觀看不相似的場景相比,觀看這些偷偷相似的場景更有可能引起既視感——這表明可能存在一些環境觸發因素,使大腦能夠發出“嘿,我認出那個了!”即使它以前從未見過這個場景。
雖然克萊裡的研究表明,輕微的熟悉感會導致既視感,但尚不清楚真正的熟悉感是否是引發這種感覺的必要條件。“這些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O’Connor說,“但我們實際上非常擅長區分非常相似的事物。”
在自發性既視感案例中,他說,這種熟悉感很可能是隨機的。O’Connor說,有時,大腦中負責檢測熟悉感的部分——內側顳葉(位於太陽穴正後方,在編碼和檢索記憶中起著重要作用)可能會過度興奮地啟動,而沒有任何特殊原因。支援這種隨機誤發射假說的事實是,年輕人實際上比老年人經歷更多的既視感。O’Connor說,年輕的大腦更興奮一點,更容易快速啟動而不是退縮。
法國格勒諾布林-阿爾卑斯大學的認知神經心理學家克里斯·穆林研究既視感,他說,當虛假的熟悉感出現時,老年人可能也不太擅長事實核查。大腦的事實核查員位於額葉皮層,在前額後面。在老年人中,這個區域可能不太可能阻止虛假的熟悉感。
老年人仍然會識別出這種虛假的熟悉感。“也許不是老年人沒有產生虛假的熟悉感,”穆林說。“只是他們不再那麼確定他們所經歷的是虛假的。”
這是衰老的正常組成部分,而不是痴呆症患者可能經歷的既視感與現實的混淆。所以,Z世代,在它持續期間享受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讓我很失望,”穆林說,“因為我過去比現在有更多的既視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