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的原因是什麼?

卡爾加里大學醫學系教授威廉·A·懷特勞解釋說。

如果一個人打嗝,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那麼與打嗝相關並似乎會引起打嗝的醫療或生理疾病有很多。最常見的是胃的擴張或膨脹以及胃酸進入食道。除此之外,胸腔的疾病或刺激可能是罪魁禍首。膈神經(膈肌的神經)或膈肌的刺激通常被認為是打嗝的原因,但這只是關於確切機制的推測。打嗝也可能由多種神經損傷引起,其中許多涉及腦幹,或一些代謝紊亂(特別是腎功能衰竭)。藥物,通常是那些促進胃酸反流到食道的藥物,以及其他各種疾病也與打嗝有關。

然而,在醫療實踐中,除非打嗝非常持久,或者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否則我們不會開始尋找這些原因。對於普通的、令人煩惱的、反覆出現或持續時間較長的打嗝,通常在進行其他檢查之前會提供胃酸反流的治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關於打嗝背後的生理過程,存在一些資訊和推測,但尚未確定完整的答案。打嗝不僅僅是膈肌的抽搐,而是一種複雜的運動行為。在打嗝期間,膈肌和整套吸氣肌(肋間肌、頸部肌肉等)會突然、非常強烈地收縮。呼氣肌也會受到強烈抑制。收縮開始後不久,聲門(通常稱為聲帶)會關閉,發出“嗝”的聲音。在膈肌收縮之前,口腔頂部會向上移動,舌頭後部也會向上移動,並且經常伴有打嗝。心臟也會稍微減慢。此外,打嗝很少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傾向於每隔幾秒鐘重複一次,有時會持續數小時。

這些觀察結果共同表明,在我們的大腦中某個地方存在一個打嗝的“中央模式發生器”或 CPG。換句話說,存在一個神經元迴路,旨在生成類似於我們呼吸、咳嗽和行走等動作的打嗝。就像大多數 CPG 一樣,它是一個振盪器:它發出一個重複的、週期性的訊號來引發打嗝。然而,我們並非一直打嗝,因此振盪器必須是“條件振盪器”,僅在某些條件下才會觸發。

打嗝在各種動物中都可以看到,並且在胎兒中非常常見。它們已在動物研究中得到生理記錄,並且很容易在人類嬰兒的超聲波中識別出來。打嗝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先於呼吸運動出現,並且在新生兒中很常見,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逐漸消失。

這些觀察結果表明,打嗝 CPG 可能是進化早期階段遺留下來的。在動物界尋找類似於打嗝的重複、有節奏的活動,會發現一些候選者。它們中沒有一個看起來完全像打嗝,但這考慮到過去億萬年中發生的所有變化,這並不奇怪。一種候選者是喘氣的 CPG,這是一種突然的吸氣,並且可以是有節奏的。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認為,更好的候選者是蝌蚪用於鰓通氣的 CPG。打嗝的獨特之處在於在關閉聲門時進行大量的吸氣,這完全阻止了空氣的吸入。在發育的中途,蝌蚪既有呼吸空氣的肺,也有呼吸水的鰓。它沒有膈肌,無法將空氣吸入肺部,而是用嘴推入液體。為了呼吸空氣,它用空氣充滿口腔,然後關閉鼻子、嘴巴和通往鰓的通道,並壓縮口腔,迫使空氣進入肺部。為了呼吸水,它用嘴吸入水,然後關閉聲門,並將水透過鰓排出。嘴的正壓泵作用與充滿肺部或將水推入鰓同步。因此,鰓呼吸的蝌蚪在關閉聲門時會吸氣,這與打嗝的動作相同。

答案最初發佈於 2004 年 5 月 3 日。

'A phylogentic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hiccoughs' by C Straus, K Vasilakos, RJA Wilson, et al in Bioessays, v 25 pp182-188, 2003 "Hiccup in adults:an overview," Launois et al.,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nal, 1993, p 563-575 Newsom Davis J.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hiccup," Brain, 1970, vol 93, pp 85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