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浪漫的契合度對伴侶很重要一樣,他們在臥室裡的契合度也很重要——即睡眠契合度。在美國,高達三分之一的夫妻正在經歷社交媒體所稱的“睡眠離婚”,或者選擇分床睡以尋求更好的夜間休息。
睡眠離婚聽起來可能像是一場嚴厲的睡前分手,讓人聯想到夫妻吵架後配偶睡在沙發上的情景。但這個概念源於那些將更好的睡眠置於在同一張床上親近之上的夫妻,科羅拉多州國家猶太健康中心的醫學副教授、智慧床公司 Sleep Number 的睡眠和行為科學主管 馬克·阿洛亞 說。
只有少數研究直接關注夫妻同床睡與獨自睡對彼此的影響。但一些證據確實表明,如果夫妻想要睡得更香,那麼暫時或永久地分床睡可能是他們可以考慮的一種方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並非所有夫妻都睡眠相容
睡眠離婚是否是正確的選擇,歸根結底取決於夫妻雙方的睡眠偏好——通常被稱為“睡眠衛生”。例如,喜歡在黑暗安靜的房間裡睡覺的人,如果他們的床伴喜歡晚上開著電視睡覺,可能會難以入睡。
打鼾是另一個常見的睡眠干擾因素。 201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不打鼾的伴侶相比,與重度打鼾者同睡的人入睡和保持睡眠困難的可能性高出三倍。此外,打鼾者的床伴第二天經歷疲勞和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是其兩倍。阿洛亞說,由於打鼾可能發生在深度睡眠期間,因此打鼾者可能在床伴也進入睡眠週期的後期階段時將其吵醒。
不同的睡眠時間表也可能是一個問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與上白班的人同睡相比,與夜班工作者同睡的人報告e經歷了更差的睡眠。夜班工作者的伴侶也表現出更多的抑鬱症狀和認知障礙跡象,這可能是由於睡眠不足所致。同樣,習慣早睡的人更有可能被經常相對較晚睡覺的夜貓子伴侶吵醒,從而縮短前者的總睡眠時間。
女性在同床共枕時有更多的睡眠問題
一些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現失眠症狀,而有床伴可能會增加這種風險。
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於床伴的動作。 預防醫學教授、石溪大學醫學院的睡眠行為專家 勞倫·黑爾 說,在床上踢腿等不安分的動作可能會在整夜多次喚醒伴侶。 伴侶重新入睡所需的時間越長,他們經歷的睡眠剝奪就越多。
男性也更可能打鼾。一項關於異性戀床伴之間睡眠質量的研究發現,與男性打鼾者同睡時,女性更有可能在半夜醒來,並且睡眠質量更低。 儘管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明確的證據”表明女性在獨自睡一晚後睡眠質量“顯著提高”,但研究發現,當女性獨自睡覺時,醒來的次數明顯減少。 黑爾說,異性戀夫婦之間的另一個問題是,男性通常體型更大。 她說,這可能意味著“男性睡覺時踢腿可能比女性在睡眠中移動更具破壞性”。
黑爾說:“每個人都應該優先考慮自己的睡眠,並找出可能影響高質量睡眠的情況。” “如果床伴是其中一個因素,那麼嘗試在單獨的空間睡覺可能是值得的。”
同床共枕對健康的好處
儘管某些同床共枕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較差的睡眠,但研究也發現同睡有一些好處。黑爾說,擁有重要的另一半在身邊的舒適感和情感安全感可以減輕一些壓力,從而帶來更好的睡眠。
史泰登島 Northwell Health 睡眠醫學研究所主任 托馬斯·基爾肯尼 說,性行為和非性行為(如擁抱)都可以觸發催產素的釋放,催產素是一種誘導鎮靜作用的激素。由此產生的親密關係和伴侶之間的安全感可以提高感知睡眠質量。 2020 年一項針對異性戀夫婦同床共枕的研究發現,同睡與快速眼動 (REM) 睡眠增加 10%有關,快速眼動睡眠是參與情緒處理和記憶鞏固的睡眠階段之一。
睡眠離婚並非萬能解決方案
當然,一起睡還是分開睡的決定應基於夫妻的獨特需求,而不是社會期望他們做什麼。同床共枕可能適合一些夫妻,而另一些夫妻可能更喜歡分床睡。
睡眠專家表示,只要這個決定是雙方共同的,並且伴侶之間保持持續溝通,那麼嘗試不同的睡眠安排就無害。請記住:臥室裡發生的事情——包括您的睡眠安排——都留在臥室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