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大腦:什麼是想法?自信會影響表現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什麼是想法?
—Celine Joiris,透過電子郵件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心理學家Richard J. Haier 回覆

當一個想法突然出現在你的腦海中時,它不太可能是一個單一事件的結果——就像你大腦中那盞諺語中的燈泡的咔噠聲。研究表明,沒有哪個孤立的大腦區域是想法產生的專屬思維中心。音樂靈感可能始於大腦的不同部分,數學概念或關於晚餐吃什麼的念頭也可能如此。每個想法,就像一般的思考一樣,可能都源於一系列的神經事件,我們應該能夠透過科學手段來辨別這些事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某種程度上,檢測孤立的想法或概念是認知腦研究的聖盃,這樣,透過僅瞭解物理資料,例如哪些神經元在何時放電,我們就可以準確推斷出一個人腦海中的想法。這種讀心術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卻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然而,神經影像學已經取得了一些有限的成功。例如,透過分析一個人觀看影片時大腦中的活動,可以大致瞭解影片的內容。儘管這令人印象深刻,但要從數十億神經元隨機且動態地持續放電的嘈雜聲中區分出特定自發想法或頓悟的特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多少神經元放電才能產生想法?這些神經元位於哪裡?一個人形成想法是否比另一個人需要更多的神經元?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有更多或更好的想法?

想象一下,即使知道其中一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可能會解開創造力和智力的奧秘。我和我的同事目前正在嘗試識別大腦中結構和功能與智力相關的區域。在不久的將來,這項研究將演變為實驗研究,其中特定的大腦區域、網路和神經遞質系統將透過化學、電或磁手段進行操縱。這些實驗將旨在促進學習和記憶、增強創造力和提高智力。這種認知操縱的可能性正是為什麼人們對關於想法本質的這些想法越來越感興趣和熱情——以及一些擔憂的原因。

對自己的知識充滿信心會如何影響你應用知識的方式?
—Paul Stranahan,透過電子郵件

鳳凰城巴羅神經病學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Susana Martinez-Conde解釋說

科學家們尚未完全瞭解自信、知識和其他變數如何相互作用以指導我們的行為。我們每天都使用兩種型別的知識:顯性知識(“知道什麼”型別)和隱性知識(“知道如何”型別)。我們意識到我們的顯性知識,並且我們可以自信地輕鬆地將其傳達給他人:我知道一加一等於二。然而,隱性知識很難傳達給他人:我知道如何騎腳踏車,但我無法描述必要的精確動作,因為其中許多動作是無意識產生的。由於這種“知道如何”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們的意識隱藏,因此我們對其的信心可能較低。

從實驗的角度來看,確定我們的行為有多少來自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是一個挑戰。然而,最近的腦成像研究已經確定了大腦不同區域的顯性和隱性學習。紋狀體(腦幹附近的一個區域,對運動控制和獎勵至關重要)的活動對應於表現的隱性成分。顯性學習發生在扣帶前回皮層(一個與資訊處理、認知和情緒相關的區域)和內側前額葉皮層(一個可能與風險和獎勵相關的區域)。

當將不同程度的自信新增到混合中時,結果變得更加複雜。最近的一項研究比較了真實記憶(高準確度和高自信)和虛假記憶(低準確度和高自信)。研究人員發現,在兩種高自信的情況下,啟用的大腦區域明顯不同。

關於自信、學習和知識,以及這些變數如何影響行為,還有很多有待發現——就我個人而言,我相信我們將在這些主題上看到大量的未來研究。

Susana Martinez-Conde 是紐約州布魯克林紐約州立大學下城健康科學大學的眼科學、神經病學、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她是 Prisma 獎獲獎作品《Sleights of Mind》(與 Stephen Macknik 和 Sandra Blakeslee 合著)以及《Champions of Illusion》(與 Stephen Macknik 合著)的作者。

更多作者:Susana Martinez-Conde
SA Mind Vol 19 Issue 3這篇文章最初以“Ask the Brains”為標題發表在 SA Mind 第 19 卷第 3 期 (),第 8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608-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