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變暖,鯨魚贏了,海象輸了

一位氣候專家說:“這是否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誰也說不準?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路透社)- 一個國際科學團隊週四報告說,北極地區已經進入一個更溫暖、更綠色的“新常態”階段,這意味著北極熊的棲息地減少,而開發的機會增加。

科學家在電話簡報中表示,2011 年的北極氣溫較高——比過去 30 年的基線高出約 2.5 華氏度(1.5 攝氏度)——而且海冰和冰川質量急劇減少。

來自 14 個國家的專家在年度評估報告《北極報告卡》(此處)中表示,由於反射陽光的明亮冰面減少,而吸收陽光的深色開放水域增多,北極的這種變化特徵可能會相互作用並加速發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發現和塑造當今世界的重大故事的報道。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寒冷地區研究與工程實驗室的新罕布什爾海冰專家唐·佩羅維奇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

“這是否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誰也說不準?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這不僅對冰層,而且對北極系統的其他組成部分都有影響。”

北極的轉折點出現在 2006 年,當時持續的天氣模式將海冰推出了北極,為 2007 年奠定了基礎,當時北極冰蓋範圍——夏季結束時被冰覆蓋的海洋麵積——降至有史以來最低水平。2011 年,北極海冰面積達到第二低水平。

在聯合國氣候談判於南非德班進行之際釋出的這份北極報告發現,大氣、海冰和海洋狀況以及包括冰川在內的陸地冰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也因北極變暖趨勢而發生改變。

北極充當地球的“空調”,也充當強大的全球天氣製造者。因此,那裡發生的巨大變化會影響到整個星球的生命。報告發現,即使北極變暖,天氣模式的轉變也使寒冷的北極空氣向南到達美國和北歐人口稠密的地區。

對北極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莫妮卡·梅迪納說,隨著海冰減少,潛在的航運線路受阻程度降低,北極地區的開發可能會增加。她認為,這份報告和其他報告可以幫助“為日益增長的北極資源需求做好準備”,因為變暖使得這些資源更容易獲得。

寒冷地區研究與工程實驗室的報告合著者傑基·裡希特-門格表示,北極的“新常態”意味著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以及遊客可以開始期待定期進入該地區。

北極的新溫暖意味著更多的苔原植被,較高的灌木比低矮的苔蘚和地衣更佔優勢,這反過來可能會影響馴鹿和馴鹿。

科學家們說,海冰的減少會減少北極熊和海象的棲息地,它們將浮冰用作捕獵平臺。

鯨魚是贏家,特別是那些從溫帶地區遷徙的鯨魚,因為它們可以在夏季那裡水域開放時在北極停留更長的時間。來自阿拉斯加和西格陵蘭的帶標籤的弓頭鯨種群能夠在西北航道中混雜,而直到本世紀,西北航道一直被冰封鎖。

科學家說,由於更多的陽光穿透越來越開放的北極水域,在海洋食物鏈的底層,1998 年至 2009 年間,生物生產力飆升了 20%。

開放的北極水域也吸收了導致氣候變暖的二氧化碳,但這使得波弗特海和楚科奇海的酸性更強,這可能會侵蝕一些貝類的外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