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化影響太平洋的生態,許多海洋物種將遭受苦難,而兩份新的報告表明,某些魚類和鯨魚可能成功適應。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太平洋中的灰鯨能夠在海底和水面覓食,這使它們在多次冰川期食物供應波動的情況下得以生存。研究人員透過研究過去12萬年的食物供應和鯨魚種群,確定了這種獨特的覓食模式。灰鯨過去能夠經受住重大生態變化的衝擊,這表明它們將來也能夠應對氣候變化。
史密森尼學會的古生物學家尼古拉斯·派恩森說:“當你開始研究這些尺度時,你就可以開始研究未來幾十年預計發生的氣候變化的程度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他說:“研究過去是關於我們看到的在氣候引數和與環境相互作用方面的不同設定。在地質歷史中,整個棲息地多次被消除,我們想了解這對種群的反應意味著什麼。”
在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的論文中,派恩森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學家大衛·林德伯格發現,灰鯨通常被認為是底層覓食者,實際上保留了其祖先在靠近海面的地方以磷蝦和鯡魚為食的能力。
林德伯格說:“它們保留了祖先的覓食模式,並將其新增到它們的工具箱中。”
這一發現是透過比較過去的鯨魚覓食趨勢與溫哥華島沿岸200頭灰鯨群的特徵得出的。這些“定居”鯨魚不像其他同類那樣從墨西哥遷徙到阿拉斯加,而是居住在一個地方。這個特殊的群體佔2萬頭灰鯨總數的1%。
林德伯格說,這些鯨魚可能已經停止遷徙,因為狩獵的威脅已經消除。他還說,它們的覓食模式很獨特,因為它們定居的區域海底食物供應有限,而水面附近食物豐富。
林德伯格說:“回顧過去能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這些動物的行為更具可塑性;它們不必每年都游到白令海峽。這些定居鯨魚的出現表明它們具有這種靈活的能力。”
魚類正在遷徙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在未來幾個月內即將發表,許多魚類也同樣能夠適應氣候變化,但這次是透過向北移動到更冷的水域來實現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模擬結果,該結果預測太平洋溫度將在未來50年內上升1攝氏度(2華氏度),一個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團隊檢查了28種魚類的分佈變化,包括鮭魚、鯡魚、某些種類的鯊魚、鳳尾魚、沙丁魚和更北方的魚類如鱈魚。所有被檢查的物種平均每十年向北移動約25英里。
NOAA漁業海洋學家、該研究的作者理查德·布羅德爾說,雖然這些魚類中的大多數將適應新的環境,但有些魚類將移動到可能食物供應較少的更不宜居的水域。但他表示,更劇烈的調整可能涉及那些居住在西海岸陸地上的人們。
布羅德爾說:“不難推斷,這會影響當地的一些捕魚活動。人們過去常捕撈的魚類可能已經消失了。雖然其他魚類,如馬林魚可能會遷入,但我們依賴的魚類可能已經消失了,而對於商業漁民來說,如果他們依賴某種特定的魚類,他們可能不得不向北走得更遠才能找到它們,並且在燃料上花費更多的錢。”
因此,儘管海洋生物正在尋找應對環境變化的方法,但人類也很可能必須做出調整。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專線。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