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時,例如一個填字遊戲的提示,您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制定尋找缺失資訊的策略。識別您的知識狀態的能力——思考思考——被稱為元認知。很難判斷其他動物是否也具有元認知能力,因為我們無法詢問它們;對靈長類動物和鳥類的研究尚未能夠排除對這一複雜過程的更簡單解釋。
然而,科學家們知道,有些動物,例如西部叢鴉,可以為未來做計劃。西部叢鴉是北美西部原生的鴉科動物,是認知科學家們的最愛,因為它們不會“停留在時間裡”——也就是說,根據劍橋大學心理學家有井渡(Arii Watanabe)的說法,它們能夠記住過去的事件,並且以預期飢餓而聞名於儲存食物。但問題仍然存在:它們是否意識到自己正在計劃?
渡邊設計了一種測試它們的方法。他讓五隻鳥觀看兩位研究人員藏匿食物,在這種情況下是一種蠟蟲。第一位研究人員可以將食物藏在排在他面前的四個杯子中的任何一箇中。第二位研究人員有三個蓋著的杯子,所以他只能將食物放在敞開的那個杯子裡。訣竅是研究人員同時藏匿食物,迫使鳥類選擇觀察哪一位。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渡邊推測,如果叢鴉有元認知能力,它們應該意識到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第二位研究人員的食物。蠟蟲肯定在唯一一個敞開的杯子裡。相反,它們應該更傾向於關注有四個敞開杯子的裝置,因為目睹食物的去向在未來會更有用。而這正是發生的情況:叢鴉花了更多的時間觀察第一位研究人員。結果發表在7月份的《動物認知》雜誌上。
德國哥廷根大學研究鴉科動物的弗裡德里克·希勒曼認為,這個實驗是一種優雅的方式,可以確定動物是否能夠推理自己的知識狀態。雖然這個實驗沒有直接測試意識,但這些發現令人興奮,因為它們進一步證明,人類並非唯一具有思考自身思維過程能力的物種。或者,正如渡邊所說,“有些鳥類像人類一樣為考試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