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可能抵消 2100 年南極海平面上升預期的一半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環繞南極洲的風帶一直在加速並向南移動。現在它可能會減緩南大洋海平面上升並降低冰川崩塌的風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不斷變化、增強的風力將有助於抵消南極洲未來海平面的上升——這樣做,它們可能有助於穩定南部大陸某些地區的冰蓋。


“這真的意義重大,”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位於霍巴特)研究海平面變化的艾米·斯蘭根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環繞南極洲的西風帶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一直在加速並向南移動這種趨勢主要是由南極臭氧洞驅動的,預計將因氣候變化而持續下去——根據澳大利亞悉尼卓越氣候系統科學中心地球物理學家莉拉·弗蘭科姆比領導的研究,僅此一項就可能在 70 年內導致海平面下降多達 40 釐米。


在南極海岸附近,風的影響可能抵消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近一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估計,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高達 97 釐米。然而,該報告指出,西部南極冰蓋不可預測的崩塌可能會導致海平面額外上升數十釐米。

變化的 winds


海平面下降的原因是科里奧利力,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當南極環極流繞南極洲順時針流動時,這會導致海水向北傾斜升高,向南傾斜降低。隨著西風在未來 70 年內增強高達 15%,預計海流和這種坡度都會增加。


這項本月線上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研究還發現,未來 70 年內風向向南移動高達 4 個緯度可能會顯著減少空氣向海洋的熱量傳遞。由於南大洋在全球海洋環流中起著關鍵作用,這將降低整個海洋的熱含量。在沒有全球變暖的情況下,這一系列事件可能導致全球海平面下降約 5 釐米。“我們的模型確實顯示了南大洋的基礎性作用,”弗蘭科姆比說。“它可以影響全球海平面。”弗蘭科姆比的結果並非完全出乎意料:其他氣候模型也預測了這種影響。但她的模型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因此能夠包含南大洋渦流的影響,而大多數完整的氣候模型都無法納入渦流的影響。


風向變化並不是當地海平面保持受控的唯一原因。斯蘭根已經表明,隨著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因融化而減輕重量,兩極失去了一些引力。結果,水從兩極向赤道傾斜。她說,這意味著到 2100 年,南極半島周圍的淨海平面上升預計約為零。

潮溼和溫暖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影響是否會對冰蓋產生穩定作用。


理論上,海平面上升將有助於導致西部南極冰蓋的崩塌。該冰蓋的底部位於水下;大陸冰的重量將其壓在基岩上,阻止其像冰山一樣漂浮。冰蓋邊緣變薄或海平面上升會使更多的冰從基岩上抬起,將“接地線”推向更內陸的地方。斯蘭根說,減緩海平面上升應該會阻礙這種情況。另一方面,海平面下降可能會導致一些冰更陡峭、更快地流入海洋。“那裡發生了很多複雜的過程,”她說。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冰川學家斯里達爾·阿南德克里希南指出,影響西部冰蓋穩定性的最大因素不是海平面,而是水溫。溫暖的海水可以每年以米為單位的速度從底部向上融化漂浮的冰架,從而使大陸冰向外流動以取而代之。“相對海平面上升並不是導致冰架在 200 年時間尺度內消失的原因,”阿南德克里希南說。他補充說,儘管南大洋熱交換的減少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這取決於那些較冷的海水究竟衝擊冰的哪個位置。“我不相信這會對我們有很大幫助,”他說。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 該文章於 2013 年 11 月 15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