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終極神經科學實驗室:你的智慧手機

與以美國大學生為參與者的典型研究相比,數字裝置可以提供更好、更有用的資訊

Grey-haired woman types into a smartphone.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早在 2013 年,一份重要的聯合國報告就強調擁有手機的人比擁有沖水馬桶的人還多。今天,我們可以利用智慧手機和可穿戴裝置來建立比使用WEIRD(西方、受過教育、工業化、富裕和民主)研究參與者(換句話說,典型的美國大學生)進行的研究更具代表性的全球人口資料池。

此外,您能估計一下普通人一天觸控手機多少次嗎?答案約為3,000 次

透過彙總和分析每天數十億人每次觸控以及每次對話(口頭或書面)的內容,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的畫卷可以越來越多地被編織在一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此類資料已被證明在彌合數十個甚至數百個研究空白方面非常寶貴,它收集了來自人們自然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典型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中的真實世界、“生態有效”的資訊。此外,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我們將客觀的定量資料帶給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研究人員。大多數研究仍然試圖根據患者有偏見的主觀報告來量化對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評估。

神經科學家和技術專家正在努力開發針對各種疾病的更早期和更準確的診斷方法,以及針對患者的個性化療法和針對普通大眾的預防性干預措施。資料可以透過主動方式(您輸入的內容)和被動觀察(您的輸入方式)來獲取。所有這些研究都可以使用嵌入在智慧手機和其他個人裝置中的廉價感測器進行。

一旦掌握了這些豐富的資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將提供機會來快速分析從這些感測器獲得的大量資料集,從而制定診斷、開發治療方案,甚至預測個人和整個社群的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

鑑於精神健康狀況的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標準仍然稀少且不明確,從收集的資料中辨別出的節奏和模式為精神健康提供了一個定量的視窗。最終目標是為地球上八十億人的大腦提供普遍獲得準確診斷和及時、有效、個性化治療的機會,透過合乎道德地採用技術來實現更好的精神健康

數字技術開始復興沉寂的精神病學領域。我們可以利用商業級技術和資料集,並幫助將這些發現應用到醫療保健實踐中,速度比通常 17 年的滯後時間快得多。簡而言之,數字精神病學可以使應用研究民主化,因為公民選擇使用應用程式來自我管理他們的精神健康和自我保健,並同意與研究人員和數字開發人員分享他們的資料。

雖然存在巨大的機遇,但我們也看到了棘手的倫理問題。誰將有權訪問資料,以及出於什麼目的?應用程式和裝置使用者並不總是知道他們正在共享哪些資料以及與誰共享。開發人員、倫理學家、公民和政策制定者必須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利益和風險、資料保護和隱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底層演算法的準確性、知情同意協議等方面的權衡問題。

但機會是真實存在的。每部智慧手機都是一個實驗室,每位智慧手機使用者都是一位未來的科學家。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多位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