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奇怪“管狀物”可能不是生命跡象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瞥見的奇怪火星礦物,其可能的解釋是晶體生長,而不是生物過程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於 2018 年 1 月 2 日使用其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拍攝了這張影像。任務團隊成員表示,管狀結構很可能是由晶體生長形成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如果您聽說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剛剛在紅色星球上發現了生命跡象——好吧,別抱太大希望。

好奇號最近一直在調查的奇怪的管狀結構很可能是由晶體生長形成的,而不是微小的穴居生物,任務團隊成員表示。

“當我們近距離觀察這些東西時,它們是線性的,但不是圓柱體意義上的管狀;它們實際上是相當有稜角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好奇號任務科學家阿什溫·瓦薩瓦達說。[火星生命搜尋(照片時間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它們的橫截面有點像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並且當它們有多個在一起時,會以一定的角度相互形成,”他告訴Space.com。“所有這些都讓人想起晶體生長。”

瓦薩瓦達補充說,好奇號團隊懷疑管狀特徵本身就是晶體,或者晶體在岩石中形成了一個模子,後來被沉積物填充。這兩種情況都涉及液態水,這表明好奇號目前正在探索的區域很久以前是溼潤的。

該區域是高聳的夏普山的山腰,位於蓋爾隕石坑底部探測器著陸點上方 1000 多英尺(300 米)的垂直高度。

好奇號已經在隕石坑底部和山脈的較低山麓發現了大量地下水和古代湖泊和河流系統的證據。任務團隊懷疑夏普山的岩石中蘊藏著火星從相對溫暖潮溼的世界轉變為如今寒冷乾燥的行星的證據——但好奇號將不得不繼續攀登才能找到那個過渡區。

“我們還沒有到達夏普山的乾燥部分,”瓦薩瓦達說。

好奇號一直在使用兩種不同的科學儀器——雷射發射的化學相機和阿爾法粒子 X 射線光譜儀 (APXS)——來仔細檢查奇怪的結構,試圖推斷它們的成分。但是這些管狀物是難以探測的目標;儘管它們在好奇號的放大照片中顯得很大,但這些特徵只有大約 1 毫米(0.04 英寸)寬和 5 毫米(0.2 英寸)長。

“它們就像米粒,”瓦薩瓦達說。

他補充說,化學相機和 APXS 的結果應該在下週內公佈。

儘管有上述所有推理,任務團隊並沒有排除新發現的管狀特徵是由火星生命形式雕刻的可能性。相反,鑑於現有證據,這並不是最有可能的情況。

瓦薩瓦達說,而且眾所周知,很難證明地球上的沉積結構是真正的痕跡化石,所以即使這是真的,在火星上證明這種情況也會特別困難。

“我們很遺憾,可能沒有能力透過好奇號來判斷這一點,”他說。

編者推薦

版權所有 2017 年SPACE.com,一家 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此材料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

Mike Wall has been writing for Space.com since 2010. His book about the search for alien life, “Out There,” was published on Nov. 13, 2018. Before becoming a science writer, Michael worked as a herpetologist and wildlife biologist. He has a 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a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cience wr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Mike Wall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