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五千萬年前,一隻幼年、矮腳雞大小的類鳥恐龍陷入了現在中國東南部的沼澤中,最終死去。其化石遺骸於 2022 年出土,被命名為奇異福建龍 (Fujianvenator prodigiosus),表明它是迄今為止侏羅紀時期最早的類鳥恐龍之一。研究人員在今天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他們的發現。
“這真是一種鳥類群體中非常怪異的動物,”猶他大學古生物學家馬克·洛文 (Mark Loewen) 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發現。
這種生物有著奇怪的細長腿,可能缺乏飛行能力。它似乎也不符合公認的鳥類進化故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繼續產出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雖然恐龍在 6600 萬年前已基本滅絕,但獸腳亞目恐龍(包括迅猛龍和霸王龍在內的三爪、空骨骼類群)已開始進化成今天的鳥類。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第一隻鳥是生活在 1.5 億年前、名為始祖鳥的帶羽毛恐龍,其化石在德國被發現。但洛文說,這項研究為越來越多的證據提供了補充,表明在始祖鳥時代,恐龍已經分化成不同種類的鳥類。
論文的合著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尤海魯表示,在侏羅紀時期,類鳥恐龍可能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早期鳥類進化很複雜,”他說。
奇異福建龍的化石缺少頭部或完整的尾巴,但其身體和四肢顯示出與其他類鳥恐龍相似的多種特徵,例如手指的相對長度,以及骨盆和椎骨的細節。
但它沒有許多有助於飛行的改造。例如,它的肩胛骨縮短,手指更適合抓握。最奇怪的是這種鳥的超長後腿,其中小腿骨(脛骨)是股骨的兩倍長。耶魯大學古生物學家巴特-安揚·布拉爾 (Bhart-Anjan Bhullar) 說,如此長的腿表明它是一個非常熟練的跑步者,可能類似於走鵑 (Geococcyx spp.)。
或者,這些長腿可能用於涉水。在發現奇異福建龍的地區,研究人員還發現各種沼澤生物,他們稱之為政和動物群。這些化石包括魚類、海龜和其他水生爬行動物。沼澤是早期鳥類以前未知的棲息地。為了瞭解這種鳥的長腿是對沼澤生活還是高速奔跑的適應,研究人員需要檢查其腳趾末端是否有蹼的跡象,但這些腳趾儲存不佳。作者寫道,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恐龍的發現本身就是一次幸運。研究人員在福建省南平附近的一個地點發現了化石,那裡以前從未發現過恐龍。而且,晚侏羅紀類鳥恐龍的例子很少見,因為它們的空心骨骼脆弱,儲存效果不佳。化石化需要理想的條件,例如缺氧以防止腐爛——湖泊或沼澤可以提供這些條件。
布拉爾說,由於化石的稀缺性,奇異福建龍有助於填補早期鳥類進化中的一些空白。“即使在最早的階段,鳥類最接近的化石親屬也在以有趣的方式多樣化。”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東西有待發現,”他說。“我們只觸及了這些動物的解剖結構和生活方式多樣性的表面。”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3 年 9 月 6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