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龍和一種古代角馬般的動物生活在數千萬年前,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它們擁有驚人相似的奇特鼻子。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生物都長有類似喇叭的鼻道,一直延伸到動物頭頂,可能充當共鳴腔以幫助它們進行交流。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鼻子上的相似性是趨同進化的“驚人範例”,趨同進化是指不相關的動物由於這些特徵在進化上具有優勢而發展出相同的特徵。[圖片集:25種令人驚奇的古代野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的未來。
俄亥俄大學雅典分校的古生理學博士生海莉·奧布萊恩在一份宣告中說:“鼻圓頂對於哺乳動物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結構——它看起來不像今天活著的任何動物。”“最接近的例子是具有半圓形冠的[鴨嘴]禽龍,這些冠將鼻道本身包圍起來。”
這項研究的想法浮出水面是在2009年,當時該研究的合著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考古學講師J.泰勒·費思和他的同事們正在肯亞維多利亞湖附近的博維德山的一處化石遺址進行調查。該遺址以其無數的牛科動物化石而聞名,其中包括不尋常的物種 Rusingoryx atopocranion,這是一種生活在晚更新世(從260萬年前到11700年前的一段時間)的有蹄哺乳動物。
一個空心冠的鴨嘴龍(科阿韋拉帆龍)的插圖,它可能用它的空心冠發出聲音。
圖片來源:© 託德·馬歇爾,2007年
關於 R. atopocranion的瞭解甚少,它在1983年在同一地點被確認為一個新物種。然而,在回到 博維德山 幾年後,研究人員意識到他們可能“正在處理整個獸群,它們不知何故被消滅並埋葬在了該遺址”,費思說。
有幾個線索解釋了屍體的數量眾多。研究人員在現場發現了石器和屠宰過的骨頭,這表明早期現代人類曾獵殺這些哺乳動物。科學家們在山上搜尋骨骼,發現了這隻野獸的幾具完整的頭骨,之後於2010年發表了研究結果。
費思說:“我驚訝地發現[這些頭骨]看起來不像我見過的任何羚羊——唯一更令人驚訝的是,化石斑馬的頭上長著角。” “其解剖結構顯然非常引人注目。”
後來,費思和奧布萊恩更詳細地研究了幼年和成年化石頭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揭示了骨骼的內部結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立即意識到這些動物巨大、中空的鼻冠與禽龍的長冠相似。
奧布萊恩說:“我們本來以為圓頂的內部會更接近正常的哺乳動物解剖結構,但當我們檢視CT掃描時,我們感到非常震驚。”
研究人員說,也許這兩種動物都利用它們中空的鼻冠來加深它們的鳴叫聲。該團隊開發了 R. atopocranion 頭骨的聲學模型,並提出該動物能夠發出非常接近低頻次聲的聲音。研究人員說,這種發聲方法可以使野獸在不驚動附近其他動物(如掠食者)的情況下與獸群交流。[照片:野獸盛宴:動物及其獵物的驚人照片]
事實上,R. atopocranion 和禽龍可能都具有高度的社會性,並且可能在相當遠的距離上與它們的獸群進行交流,研究人員說。
奧布萊恩說:“發聲會驚動掠食者,將它們的鳴叫聲轉移到一個新的頻率可能會使交流更安全。”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 Rusingoryx 和禽龍都是完美的草食動物,它們都有自己高度專業化的牙齒,”她補充說。“它們各自非凡的牙齒特化可能引發了下頜骨和頰骨的變化,最終導致了我們在派生出的、長冠形式中看到的那種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計劃研究 R. atopocranion 的身體在動物成長為成年時如何變化。他們還希望發現為什麼這種曾經繁榮的動物會滅絕,他們說。
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禽龍的聲音。其中一種恐龍,副櫛龍,有一個7英尺長(2.1米)的鼻冠,這種動物可能會使用它“有點像長號”,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特里·蓋茨在2014年告訴Live Science。
該研究今天(2月4日)線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版權所有 2016 LiveScience,一家 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