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國際糖尿病組織認可了具有爭議的新指南,建議醫生應考慮為更多糖尿病患者進行胃旁路手術——那些身體質量指數 (BMI) 為 30 及以上的人,而不僅僅是 BMI 為 40 或更高的人。研究表明,與透過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來減肥的人相比,手術可以幫助人們減輕更多體重,更持久地保持體重減輕,並獲得更好的血糖水平。現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表明,減肥手術的有效性可能部分源於它引起的大腦變化。
根據發表在《國際肥胖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胃旁路手術會導致從腦幹中的胃感知神經元到外側臂旁核(中腦中接收來自身體的感官資訊的區域),然後再到杏仁核(大腦的情緒和恐懼處理中心)的神經通路的過度啟用。
肥胖小鼠接受了所謂的 Roux-en-Y 旁路手術,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分離了大部分胃,只留下一個小袋連線到小腸。手術後不久,小鼠開始表現出這條神經通路中啟用增加,同時膳食量減少,並且更喜歡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它們也開始分泌更高水平的飽腹感激素。在人類接受旁路手術後也發現了類似的行為和激素模式,這表明大腦的變化也可能相似——但作者表示,用腦成像技術觀察人類的這一特定迴路很困難,因為解析度達不到要求。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L.S.U. Pennington 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高階作者 Hans-Rudolf Berthoud 表示,大腦活動的變化可能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突然與小腸接觸引起的,而不是通常來自胃的預消化混合物。“這些患者基本上必須重新學習如何進食。他們過去習慣於大份量,狼吞虎嚥地吃東西。這對他們來說很愉快。但如果他們在手術後這樣做,就會傷害他們,”Berthoud 說。手術導致大腦區域過度活躍可能反映了這種新的負反饋,這是一種強大的學習工具。
幾周後,小鼠的通路不再過度活躍,Berthoud 說,這可能表明大腦招募了其他過程來支援減少進食。他補充說,這條通路可能只是難題的一小部分。過去的研究表明,減肥手術也會影響大腦的獎勵系統,使脂肪食物不再那麼令人愉悅。仍然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旁路手術不會導致那些透過劇烈的生活方式改變來減掉大量體重的人身上出現令人沮喪的緩慢新陳代謝。今年早些時候,一項廣為人知的研究發現,電視節目《超級減肥王》的參賽者在體重驟減六年後的新陳代謝仍然遲緩。根據類似的研究,接受減肥手術的患者在一年內即可實現穩定、正常的新陳代謝。
當然,胃旁路手術並非沒有風險或副作用。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透過節食減肥幾乎不可能長期維持,Berthoud 和其他研究人員希望繼續闡明減肥手術的利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故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