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大腦裝置將挑戰我們的心理隱私

神經技術新時代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新的保護措施來保障我們的大腦和精神體驗

A man wearing a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with his hands outstretched in front of him.

我們大腦是我們隱私的最後堡壘,一直以來都未被侵犯,即使感測器現在可以記錄我們的心跳、呼吸、步數和睡眠。但這一切即將改變。大量的大腦追蹤裝置——耳塞、耳機、頭帶、手錶,甚至可穿戴紋身——將很快進入市場,承諾改變我們的生活。並威脅要侵入我們思想的避難所。

科技巨頭 MetaSnap微軟 和 蘋果 已經在腦部可穿戴裝置上投入巨資。他們的目標是將腦感測器嵌入到智慧手錶、耳塞、耳機和睡眠輔助裝置中。將它們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可能會徹底改變醫療保健,從而能夠對諸如抑鬱症癲癇 甚至 認知衰退 等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和個性化治療。腦感測器可以提高我們冥想、集中注意力甚至交流的能力,實現無縫的技術心靈感應——利用思想和情感的力量來驅動我們與增強現實 (AR) 和虛擬現實 (VR) 耳機的互動,甚至可以用我們的思想在虛擬鍵盤上打字

但腦部可穿戴裝置也對心理隱私、思想自由和自我決定構成非常真實的風險。隨著這些裝置的普及,它們將產生大量的神經資料,為我們的腦狀態、情緒甚至記憶建立一個私密的視窗。我們需要個人權力來關閉這種窺探我們內心世界的新視角。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僱主們已經尋求此類資料,追蹤員工的疲勞程度,並透過平臺提供大腦健康計劃以減輕壓力,這些平臺使他們能夠前所未有地訪問員工的大腦。基於神經科學的認知和情感測試正在成為新的工作篩選規範,揭示可能與工作無關的性格方面。在中國,京滬線(世界上最繁忙的線路)的列車員在整個工作日都佩戴腦感測器。甚至有報道稱,如果中國員工的大腦活動顯示腦指標不佳,就會被遣送回家。隨著公司接受可以追蹤員工注意力、注意力和甚至無聊程度的腦部可穿戴裝置,如果沒有適當的保障措施,他們可能會踐踏員工的心理隱私,損害信任和福祉,以及工作的尊嚴本身。

政府也在尋求訪問我們的大腦,美國大腦計劃正在尋求“人類大腦中每個神經元的每次放電”,以揭示“這些神經元的放電是如何產生複雜思想的”。雖然目的是為了瞭解神經和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但同樣的投資也可能使政府幹預思想自由成為可能——思想自由對人類的繁榮至關重要。從正在開發的功能性腦生物識別程式來驗證個人身份——包括那些由國家科學基金會在賓厄姆頓大學資助的專案——到所謂的腦指紋技術,用於審問犯罪嫌疑人——由像Brainwave Science這樣的公司出售,並由從新加坡澳大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執法機構資助——我們必須迅速行動,以確保神經技術造福人類,而不是預示著奧威爾式的監視我們大腦的未來。

侵入人腦的浪潮從神經營銷蔓延到社交媒體的兔子洞,甚至蔓延到旨在使人喪失能力或迷失方向的認知戰計劃。這些技術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神經營銷活動,例如Frito-Lays進行的一項活動,利用了關於女性大腦如何影響零食決策的見解,然後在人們觀看他們新設計的廣告時監測大腦活動,使他們能夠微調其廣告活動,以更好地吸引注意力並促使女性更多地食用他們的產品。社交媒體的“點贊”按鈕和通知是旨在讓我們習慣性地回到平臺的功能,利用我們大腦的獎勵系統。誘餌點選標題和偽科學主張利用了我們的認知偏見,削弱了批判性思維。世界各國都在考慮神經科學可能的軍事應用,一些規劃者稱之為戰爭的“第六領域”(新增到包括陸地、海洋、天空、太空和網路空間在內的列表中)。

隨著腦部可穿戴裝置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人類能動性和機器干預之間的界限也將變得模糊。當可穿戴裝置重塑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時,我們的行為和決定有多少仍然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當我們開始將腦力任務解除安裝到人工智慧時,我們可能會過度依賴技術,削弱獨立思考甚至反思性決策能力。我們應該允許人工智慧塑造我們的大腦和精神體驗嗎?我們如何在日益互聯互通的世界中保留我們的人性,這個世界正在被這兩種技術重塑?

惡意使用甚至駭客攻擊腦部可穿戴裝置是另一種威脅。從探測資訊,到在我們思考或輸入密碼時攔截我們的 PIN 碼,神經網路安全將佔據主導地位。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腦部可穿戴裝置可以追蹤我們閱讀和看到的內容,改變感知,操縱情緒,甚至引發身體疼痛。那樣的世界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已經有包括中國的盈諾科技在內的公司積累了來自世界各地個人的數百萬原始 EEG 資料記錄,他們使用了其廣受歡迎的消費者級腦部可穿戴裝置,以及這些個人的個人資訊以及裝置和應用程式使用情況。盈諾科技在其隱私政策中明確表示,他們還會記錄個人資訊、GPS 訊號、裝置感測器、個人正在使用的計算機和服務,包括他們可能正在訪問的網站。我們必須確保腦部可穿戴裝置在設計時就考慮了安全性,並採取裝置和資料保護措施來減輕這些風險。

我們正處於腦部可穿戴裝置革命開始的轉折點。我們需要謹慎的警惕,並就神經技術的風險和益處進行公開和誠實的辯論,以確保其得到負責任和合乎倫理的使用。有了正確的保障措施,神經技術可能真正賦予個人權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需要認識到新的數字時代權利,以維護我們的認知自由——對我們的大腦和精神體驗的自我決定權。我們現在必須這樣做,趕在選擇不再由我們做出之前。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