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世界迎來了一位最不可能的明星:一隻家貓大小的靈長類動物的化石遺骸,它生活在4700萬年前,位於今天的德國雨林中。這個標本是一隻雌性幼年個體,代表了科學上的一個新屬和新種,Darwinius masillae,儘管揭開它面紗的、精通媒體的研究人員很快就給了它一個使用者友好的暱稱,艾達 (Ida)。在精心策劃的公關活動中,一個網站、一本書和一部歷史頻道紀錄片的釋出時間與描述她的科學論文在PLoS ONE上發表的時間相吻合,艾達的重要性被明確地描述為我們人類與我們的靈長類親屬之間缺失的環節。在新聞報道中,團隊成員稱她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聖盃”和“羅塞塔石碑”。
精心策劃的活動取得了回報,艾達登上了無數報紙的頭版頭條,並在早間(和晚間)新聞節目中亮相。《人物》和 Gawker 等八卦媒體也注意到了她。谷歌還在主搜尋頁面上的徽標中加入了她的影像,為期一天。
但是,許多外部專家批評了這些說法。艾達不僅太古老,無法揭示任何關於人類進化的資訊(最早的假定人類祖先只有七百萬年的歷史),而且她甚至可能與包括猴子、猿和我們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家族樹中所謂的類人猿分支關係不密切。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類人猿(也稱為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起源。主流觀點認為,一群被稱為眼鏡猴型動物的生物孕育了類人猿。然而,一些權威人士認為,類人猿反而起源於一群已滅絕的靈長類動物,稱為兔猴型動物。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艾達登場。奧斯陸大學古生物學家約恩·H·胡魯姆 (Jørn H. Hurum) 及其團隊將艾達歸類為兔猴型動物,並認為她也表現出許多類人猿的特徵,例如她門牙的匙狀形狀、第二趾上沒有所謂的梳理爪以及部分融合的下頜骨。他們認為艾達可能位於通往類人猿的譜系上,從而將該群體和兔猴型動物聯絡起來。
批評者贊同艾達是兔猴型動物,但他們對所謂的與類人猿的聯絡提出異議。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羅伯特·馬丁 (Robert Martin) 指責說,一些用於將艾達與類人猿對齊的特徵實際上並不支援這種關係。例如,下頜骨的融合在最早的明確的類人猿中並不存在,這表明它不是該群體的祖先特徵。此外,該特徵已透過趨同進化在包括一些狐猴在內的幾個哺乳動物譜系中獨立出現。馬丁進一步指出,艾達也缺乏類人猿的一個決定性特徵:眼窩後部的骨壁。“我完全相信達爾文猿與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起源沒有任何關係,”他宣稱。
杜克大學古生物學家理查德·F·凱 (Richard F. Kay) 堅持認為,兔猴型動物“與現存靈長類動物中的鏈鼻猴類群有關,其中包括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狐猴以及來自非洲和亞洲的叢猴[嬰猴]和懶猴。”他補充說,儘管作者提出了相反的說法,“但它們絕對不在通往現存猴子、猿和人類的直接譜系中。”凱和其他人認為,來自中國的原始靈長類動物始新猴比達爾文猿更適合作為類人猿的祖先。
如果批評者是正確的,那麼艾達與類人猿(以及人類)的起源問題無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價值。與僅從化石牙齒和下頜骨中得知的始新猴不同,艾達非常完整。她的整個骨骼都儲存完好,還有她最後一餐的痕跡以及她的身體輪廓和毛皮的印記。胡魯姆的團隊已經推斷出,艾達擅長在她雨林家園的樹木中奔跑和跳躍,她成長得相對較快,她以樹葉和水果為食,而且她可能是夜行動物。
對化石的進一步分析無疑將揭示更多關於這種古代靈長類動物的生活和時代的資訊。也許它們還將闡明她在家族樹中的位置。
注: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