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在每個學科中教導所有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只有當學院和大學教導所有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時

馬特·哈里森·克拉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如果知識就是力量,那麼科學家應該能夠輕易地影響他人的行為和世界大事。研究人員畢生致力於發現新知識——從單個細胞到整個人類,從原子到宇宙。

諸如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即使科學家掌握了壓倒性的證據,有時也無力改變人們的想法或激勵行動。根據 2015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美國是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美國人卻是最不關心氣候變化潛在影響的人群之一。為什麼這麼多美國人對這一全球威脅漠不關心?耶魯大學教授丹·M·卡漢及其同事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報道稱, “科學素養和技術推理能力最高的人群並非最關心氣候變化”。

對於許多人來說,關於自然世界的知識被個人信仰所取代。我們需要跨學科和政治分歧的智慧來幫助彌合這一差距。而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在此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援。教育全球公民是大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超越意識形態的最佳方式是教導我們的學生,無論他們專業是什麼,都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從美國曆史到城市研究,我們有義務挑戰他們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權衡呈現給他們的資料的質量和客觀性,並在面對相反的證據時改變他們的想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同樣,STEM 專業學生的大學經歷必須融入更廣泛的博雅教育模式中,以培養他們批判性和富有想象力地思考世界,並理解不同的觀點。對於下一代科學領域的領導者來說,務必瞭解影響人們理解和使用資訊的心理、社會和文化因素。

透過高等教育,學生可以獲得識別並擺脫意識形態驅動的敘事迴音室的能力,並幫助他人也這樣做。例如,耶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滑鐵盧大學的學生開發了一款網際網路瀏覽器外掛,幫助使用者區分其新聞提要中的偏見。這些創新專案體現了大學在教導學生使用知識來對抗虛假資訊方面的力量。

為了使科學發現在社會上獲得認可,必須考慮多種因素。例如,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對資訊的框架方式很敏感。我的研究小組發現,與強調不參與此類行為的負面影響的損失框架資訊相比,側重於積極結果的資訊在鼓勵人們採取疾病預防措施(例如塗抹防曬霜以降低患皮膚癌的風險)方面更有效。損失框架資訊更擅長激勵早期檢測行為,例如乳房 X 光檢查。

科學家不能在孤島中工作並期望改善世界,尤其是在虛假敘事已在社群中根深蒂固的情況下。在解決諸如公眾對疫苗的信任等問題時尤其如此,儘管缺乏合法的科學證據支援疫苗不安全的觀點,但該話題充斥著誤導性資訊。世界各地的跨學科研究小組正在調查這一全球挑戰。例如,計算機科學家與一位心理學家合作,瞭解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對疫苗接種的態度,一個國際團隊使用資料驅動的方法跟蹤了全球對免疫接種的情緒。這些發現為基於事實和相互理解關切而非假設的社群和政策討論提供了資訊。

大學是跨學科和政治界限的專家和領導者的召集者。知識就是力量,但前提是個人能夠分析和比較資訊,對照個人信仰,願意擁護資料驅動的決策而非意識形態,並能夠獲得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政策討論和決策提供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