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公司”——又名谷歌、臉書、蘋果、微軟——現在在原始力量上超越了鍍金時代的臭名昭著的托拉斯。其中大部分掌握在世界上一些最富有的人手中。他們不僅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和影響力,而且還共同渴望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從而損害公共利益。
我們已經看到了結果,現在已經太熟悉了,從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到日益加劇的政治兩極分化。諸如Shoshana Zuboff、Tim Wu 和 Siva Vaidhyanathan 等評論家,以及臉書舉報人 Frances Haugen 十月份關於臉書領導層一再將利潤置於安全決策之上的證詞,都集中關注大型科技公司貪婪的逐利商業模式與隨之而來的公民和個人傷害之間的直接關係。對於他們來說,數字平臺造成的損害——從焦慮到極端主義,再到隱私洩露和虛假資訊——遠非孤立的錯誤和誤判事件,而是惡性利潤系統運作的證據。這是數字企業當前運作方式的自然結果,他們鼓勵平臺使用者儘可能長時間地停留在他們的網站上,以便將其注意力貨幣化。至關重要的是,有證據表明,分裂性的、情緒化的和可能有害的內容會吸引線上注意力,因此,公司不僅沒有動力刪除有害內容,實際上還有動力推廣這些內容——而不管其後果如何。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 擴充套件了這方面的民主含義——在民主雜誌中辯稱,“這些平臺因傳播陰謀論、誹謗和其他有毒的病毒式內容而受到指責,這不足為奇:這就是暢銷的原因。”
社會和民主的影響沒有減弱的跡象。事實上,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加劇技術對文化、商業、政治、健康和教育等領域的的影響。所帶來的風險甚至更加極端——從市場集中度提高到選舉舞弊,甚至到人類的滅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不應滿足於將民主、勞動力市場和人類生存的前景掌握在億萬富翁科技巨頭手中。我們需要一個將公眾和民主放在首位的網際網路。
過去可以為我們提供前進的替代路線的指南。在英國,自英國廣播公司 (BBC) 於 1922 年成立以來,公共服務廣播一直主導著無線電波。英國廣播公司首任總幹事約翰·裡思的最初願景是利用廣播的力量來實現道德目的——“告知、教育和娛樂”。與保護個人免受傷害的基於規則的監管形成對比,公共服務廣播明確旨在實現“積極”目標——例如知情的公民意識、可信的資訊、平等獲取知識、文化多樣性、公平和代表性以及共同的文化和身份。這些目標透過公共所有制、公共 funding 以及特定廣播機構的監管義務來實現——例如製作一定數量的新聞和時事節目。
其他國家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例如,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 (PBS) 的收入更多來自慈善事業,並且更狹隘地專注於服務於“市場失靈”的型別,例如新聞、紀錄片和兒童節目,而不是更廣泛的娛樂節目。無論採用何種方法,世界各地的公共服務廣播都首先將受眾視為參與社會的公民,而不是市場中的消費者。
大型科技公司並非如此看待我們。社會科學界普遍認為,技術從來都不是中立的;它始終受到政治、社會和經濟力量以及人類價值觀和選擇的影響。網際網路的誕生深受早期矽谷創始人的自由主義哲學的影響,而我們當前的技術監管方法主要受到新自由主義渴望偏袒經濟增長和消費主義的影響。然而,這些意識形態不應決定我們想象力的界限。鑑於一切都處於危險之中,現在是時候問問,基於公共服務的商業模式是否可以為民主和公民帶來更好的結果。
關於“公共服務網際網路”可能是什麼樣子,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例如,媒體學者 Ethan Zuckerman 創立了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倡議,該倡議旨在構建和研究數字工具,包括促進公民目標而非商業目標的社交網路。來自比利時、加拿大、德國和瑞士的公共廣播機構與非營利組織 New Public 合作,成立了一個“公共空間孵化器”,旨在識別將鼓勵積極、有意義的線上對話的形式和工具,這些對話沒有辱罵和騷擾——這與商業平臺提供的對話形成對比。政治經濟學家 Victor Pickard 倡導發展公共媒體中心,這些中心可以作為錨定機構,跨數字平臺提供新聞和新聞報道。該領域的其他提案包括技術解決方案,例如更合乎道德的軟體標準、監管改革,例如如何制定“公用事業”義務,以及結構性變革,例如開發替代所有權模式,例如“平臺合作社”或“數字commons”,或建立新的公共所有和資助的機構。然而,這些現在通常是分散的、自我發起的專案和想法——而不是附帶激勵、規模或 funding 的政策設計的干預措施。
無論採取何種形式,我們都需要一種公共服務方法,積極支援開發無毒的搜尋和社交媒體空間,使用者可以在其中訪問多樣化、高質量的知識、文化和社會聯絡,而無需將自己變成回報的產品。
美國、英國和其他地方的技術政策迄今為止主要是被動的——試圖限制平臺造成的危害——而不是積極闡明前瞻性願景,即技術滋養和支援我們的公民價值觀。現在是時候更加明確我們希望數字平臺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公共服務廣播提醒我們,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過去曾採取行動,為技術制定一種將人置於利潤之上的理念。我們必須再次這樣做,以交付公共服務網際網路。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文的一個版本,標題為“我們需要公共服務網際網路”,已改編納入《大眾科學》2024 年 7 月/8 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