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一份關於塑膠的巴黎協定

它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入自然環境

我開始關注海洋塑膠危機,源於我們的組織 SoulBuffalo 在 2019 年 5 月首次舉辦了激進主義者與行業海洋塑膠峰會。為了想象一下這次峰會,請想象一下來自可口可樂、陶氏、綠色和平組織、美國化學理事會、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的 165 位高階領導人,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約 1500 萬非正規拾荒者的代表,他們都被困在大西洋垃圾帶中央的一艘船上四天。 

這些利益相關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策略、願景和目標。我們的使命是將他們聚集在危機的中心,以點燃新的關係並加速行動。我們一起在塑膠海中浮潛,並在通常不會坐在同一房間的領導人之間進行了突破性的對話。

我們近距離地看到了塑膠的悖論,它既是神奇的材料,又是環境的禍害。塑膠輕便而堅固,能像其他材料一樣儲存食物。然而,它會分解成微塑膠和奈米塑膠,現在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它們——從最深的海洋到我們自己的身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每天都有前所未有的塑膠量流入我們的自然環境——僅流入海洋的塑膠就相當於每分鐘一輛卡車的量。正如我在八月份的《大眾科學》中寫道,疫情使情況變得更糟。每年生產的口罩數量足以覆蓋整個瑞士。

在大西洋垃圾帶共同面對這一現實,在塑膠行業和環保非政府組織之間架起了橋樑。峰會期間提出的五個想法已獲得資助並在今天開始運作(包括拾荒者運營工作組)。峰會產生了強大的影響,但危機遠未解決。 顯然,迫切需要徹底改革我們破碎的廢物管理系統。日益增長的共識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聯合國全球塑膠條約。在聯合國環境大會第五屆會議 (UNEA-5) 的 14 個月內,聯合國將決定是否推進一項條約。

由 70 多個成員組成的海洋塑膠領導力網路,這個致力於解決塑膠危機的激進主義者與行業網路,正是在大西洋中央的那艘船上誕生的,它致力於加速朝著塑膠“巴黎協定”努力。

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為期一年的虛擬對話系列,在 2022 年 2 月 UNEA5 決定是否制定全球塑膠條約之前的 14 個月的基礎工作期間進行。我們的作用是幫助主要利益相關者之間達成共識,以加速塑膠條約的制定。

傳統上,關於全球條約的談判非常困難,全球塑膠危機中大量利益相關者的存在只會增加任務的複雜性。 

關於塑膠汙染的新全球協議的利益相關者包括 193 個聯合國認可的政府;數千家依賴塑膠的公司;貿易和倡導團體;激進主義者和麵向行業的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國家的拾荒者,他們負責從垃圾填埋場和海灘上撿拾塑膠;以及 70 億消費者,他們平均回收利用他們消費的塑膠總量的 14%。 

我們對這項挑戰的範圍沒有絲毫幻想。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安全的論壇,讓這個龐大而多樣的群體在 2022 年 2 月的決定之前進行艱難的對話,為聯合國的談判代表提供資訊,並幫助推進條約的制定。正如對《巴黎協定》的實現至關重要的哥斯大黎加外交官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所說,我們必須運用“不懈的樂觀精神”,並結合“激進的合作”。

儘管情況複雜,但我們相信可以達成一項有意義的全球協議,而且我們必須使其比以往任何條約都更快地實現。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保持樂觀。1988 年,國際海事組織批准了一項名為《MARPOL 公約》附則 V 的全球協議,規定船舶在世界任何地方向海洋傾倒塑膠都是非法的。它至今仍然有效,證明全球協議在保護我們的海洋方面是有先例的。

所有加勒比國家、北歐國家和太平洋島國都呼籲達成一項新的全球協議。六十八個國家公開表示對塑膠條約感興趣,非洲國家聯盟和歐盟也表達了興趣。雖然美國在這方面一直保持沉默,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支援令人鼓舞。 

11 月,英國環境大臣宣佈現在是開始談判塑膠條約的時候了。“我們現在有機會像《巴黎協定》對氣候變化所做的那樣,解決塑膠汙染問題。”扎克·戈德史密斯勳爵說。 環境界也希望最近當選的拜登政府將成為塑膠條約的重要力量,就像奧巴馬政府對氣候變化一樣。 

行業、非政府組織和政府在 2020 年釋出的主要報告也為深入討論奠定了有用的基礎。世界自然基金會、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和波士頓諮詢集團闡述了全球條約的商業案例,30 家主要公司簽署了“企業界呼籲聯合國制定塑膠汙染條約”。他們敦促其他公司加入他們的行列,共同倡導一項國際應對措施,將企業和政府聯合起來,併為解決塑膠危機提供明確的方法。

環境非政府組織也表示支援塑膠條約,在一份報告中,該報告來自國際環境法中心環境調查署和 GAIA (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該報告得到了擺脫塑膠運動和綠色和平組織的支援。最後,就在幾周前,北歐部長理事會發布了一份 148 頁的報告,為未來的條約提供了建議框架和立場。

這些報告表明,在一些基本要點上已經達成了一致。首先,它們都呼籲對塑膠的整個生命週期進行統一報告,從而可以統計所有正在生產的塑膠及其處理方式。這需要對所有塑膠事物進行術語標準化,以便各區域和利益相關者都使用相同的語言。

其次,所有報告都建議制定國家行動計劃,每個國家都根據最低要求制定自己的廢物管理計劃,就像各國在《巴黎協定》下對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那樣。最後,報告一致認為,科學小組應在全球範圍內監測進展情況,並且必須建立財政機制來支援發展中國家並在國際上分配資金。

彌合激進主義者與行業之間的分歧

雖然環保組織(如 OPLN 成員綠色和平組織)和行業團體(如 OPLN 成員美國化學理事會)可能在全球協議的一些基本結構上達成一致,但仍有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需要解決。

環保組織呼籲在條約中制定強制性塑膠減量目標和可執行機制,並限制新的化石燃料衍生原生塑膠的生產。

與此同時,許多行業團體認為,即使沒有強制性減量目標,條約也可以成功,並大力強調擴大先進回收或化學回收技術的規模。許多環保激進組織認為,先進的回收模式是繼續維持現狀消費的許可證。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SYSTEMIQ 和各學術合作伙伴釋出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題為“打破塑膠浪潮”,為彌合這種分歧指明瞭方向:我們需要大幅增加上游解決方案(如環保組織倡導的減量目標)下游解決方案(如行業倡導的解決方案),包括修復我們破碎的機械回收系統和投資新技術。

加速全球條約的制定

彌合這種分歧需要多長時間?《巴黎協定》的道路實際上始於 1991 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並於 1997 年的《京都議定書》和 2009 年哥本哈根的失敗會議中延續。 《巴黎協定》最終於 2016 年簽署,距離第一個框架協議達成25 年。 

《蒙特利爾議定書》在修復我們的臭氧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於 1987 年簽署,距離人們認為氟氯化碳構成危險過去了 14 年——這在聯合國標準中算是快速的。一項保護國際水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公海條約已經討論了 12 年。

然而,當問題是塑膠時,有更快速的先例。《巴塞爾公約》塑膠修正案將塑膠廢物納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以使全球塑膠廢物貿易更加透明和受到更好的監管。這是一項重大成就,從首次提案到各國政府一致透過,僅用了八個月的時間,這在國際協議談判中是前所未聞的。

諸如“打破塑膠浪潮”之類的報告告訴我們,我們正在耗盡時間。我們必須迅速加速上游和下游解決方案,才有機會解決這場危機。如果我們僅僅推遲五年採取重大行動,並維持當前政府和行業的承諾,到 2040 年,還將有 8000 萬噸塑膠最終進入海洋(約佔塑膠時代開始至今累積的所有塑膠的一半)。

為了防止這場災難對海洋生態系統以及人類健康和福祉造成影響,現在需要在環保組織和行業團體之間建立安全的討論空間。唯一的出路是正面應對障礙,堅信緊張關係等於進步,並且所有各方,無論其觀點和方法如何,都應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進行這些對話,我們有理由保持不懈的樂觀,相信一項雄心勃勃的塑膠條約能夠以創紀錄的速度實現,以應對問題的規模和緊迫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