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直升機飛越格陵蘭冰蓋,我被其廣闊的白色所震撼。但當我仔細觀察時,我看到大部分冰面都點綴著明亮的藍色水池。這些水池反映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世界上最大的冰蓋之一正在融化。
我來到北極是為了親眼目睹冰蓋融化和巨大的雅各布港冰川的縮小。站在冰川退縮留下的塵土和礫石中,我與我們的氣候未來面對面。那個未來比任何人預測的都要來得更快:格陵蘭島的科學家們看到冰蓋融化的速度達到了預計40年後才會出現的速度,而不是今年夏天。
北極發生的事情不會只停留在北極。格陵蘭冰蓋的融化(覆蓋了世界最大島嶼約80%的面積)可能會導致全球海平面在本世紀末上升高達八英尺。這就是海平面上升研究所(組織我此行的機構)的口號是“格陵蘭島的冰川改變世界”的原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作為前國防部副次長,我不禁想到氣候變化對我們國家安全的影響。
想象一下,現在是2050年,海平面比今天高出一英尺。從邁阿密到孟買的城市都在努力適應和重建其沿海基礎設施。許多城市已經搬到地勢更高的內陸地區,如果他們負擔得起的話——在邁阿密比在孟買更有可能。
中國和俄羅斯仍然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我們的軍隊仍在準備保衛臺灣,並威懾俄羅斯在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進一步侵略。與此同時,軍事基地,特別是海岸上的海軍基地,正在努力確保艦艇、潛艇和戰鬥機在其設施經常被淹沒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執行任務。(這種情況已經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發生,那裡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綜合體所在地,其中包括北約總部。)
颶風和颱風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得更加頻繁,影響也更具破壞性。然後,一場超級颱風摧毀了臺灣的基礎設施,使臺灣和美國無法準確感知中國的動向——不知道是風暴引起的停電還是大規模的網路攻擊。
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前哨基地已被海平面上升所破壞,導致一些基地無法執行任務。與此同時,俄羅斯正在利用日益開放的北極,聲稱擁有這條新的航運路線以及其中蘊藏的能源和礦產財富。
這些情景以及其他類似情景,讓美國的將軍和海軍上將夜不能寐。他們和他們的文職國防規劃人員都知道,在氣候變化的時代,保衛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複雜。他們認識到氣候是一種必須管理的風險,就像流氓國家的核攻擊一樣。他們也知道,氣候變化放大了其他長期存在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我在2007年與第一批評估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影響的美國將軍和海軍上將合作時,創造了“威脅倍增器”這個詞。
即使在當時,我們就知道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長期乾旱、海冰融化、永久凍土層崩塌和致命高溫將對美國的安全構成風險。自那時以來,美國軍方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其他人已經意識到,他們無視氣候威脅將自食惡果。
雖然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尚未為氣候變化的風險做好充分準備,但今天的美國軍方正在引領潮流。從使用更具彈性的建築物、碼頭和跑道對基地進行氣候防護,到確保部隊能夠在更高的溫度下作戰,美國和許多北約軍隊都在為氣候風險做準備。
與此同時,國防部門正在改變其能源使用方式——不僅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主要目的也不是如此——而是為了提高軍事效能。我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慘痛教訓中瞭解到,向前線運送燃料導致士兵和海軍陸戰隊員喪生,因為他們的車隊遭到恐怖分子埋設的簡易爆炸裝置(IED)襲擊。今天的技術創新,從更好的電池到可再生能源,為我們在前線的部隊提供動力,而無需從我們的對手那裡採購長長的燃料補給線。
在國內,軍事基地已經啟動了清潔能源專案,因為軍方、能源公司和地方官員認識到透過微電網、更好的電池、先進的核能和低碳技術來提高能源彈性的機會。
雖然軍事清潔能源和氣候努力不會阻止格陵蘭冰蓋融化,但它們表明我們如何能夠管理未來的氣候風險。
首先,我們必須遵循證據。國防決策基於科學和謹慎的風險評估。隨著熱浪、洪水和野火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國防規劃人員正在將這些氣候現實納入未來的戰略和計劃。整個社會都必須這樣做。
其次,我們需要為應對未來的威脅做好今天的準備。從使沿海基礎設施更具彈性,到確保我們的部隊在更高的溫度下受到保護,軍方知道健康和戰備狀態是息息相關的。平民也應該得到同樣的遠見。
最後,像軍隊一樣,我們必須加速向更清潔的能源轉型。除了減緩氣候變化的步伐外,採用清潔能源還將確保美國在日益擺脫化石燃料的世界中保持創新前沿地位。
透過清晰地看待氣候風險和清潔能源機遇,軍方正在為保衛美國未來做好今天的準備。如果平民社會也這樣做,我們就可以在一個更炎熱、更危險的世界中保持我們國家的安全。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