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正在蔓延:在超過40個國家已經有超過3000例確診病例,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雖然猴痘病毒通常不像冠狀病毒那樣具有傳染性或傳播性,但這種在全球範圍內的特殊傳播令人擔憂,因為仍然有太多的未知數。
當我聽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5月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期間舉行的猴痘簡報會時,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對當前疫情的不確定性和有限瞭解中,世衛組織告誡各國政府要合作並負責任地採取行動,阻止病毒傳播。這聽起來像是2020年的節選,當時公共衛生組織對新冠疫情發出了同樣的警告。我想知道政治家們是否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各自為政——無視公共衛生資訊。我擔心猴痘會變成新冠疫情的續集。
作為一名研究政策和經濟學的醫學博士,我感到痛心的是,我目睹瞭如此多政府對新冠疫情的可恥,有時甚至是欺詐性的應對。在這場大流行的2.5年裡(不,大流行仍然沒有結束),由於預防措施管理不善和疫苗工作受到虛假資訊的困擾,數百萬人死亡,更多的人患病,相當一部分人正在與新冠後遺症作鬥爭,一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仍然很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全球猴痘疫情是對世界各國領導人的一次考驗。我們仍處於早期階段,決策者們有一個短暫的機會視窗,可以迅速採取行動,並採取正確的措施,阻止猴痘演變成另一場災難。他們應該加強病毒監測,並致力於部署去中心化、保護隱私和加密的接觸者追蹤,以避免資料洩露,並確保社群內的信任。關於這次疫情還有許多未知數,政治領導人應避免發表一概而論的宣告;相反,他們應該根據科學專家審查過的資訊提高公眾意識。他們還應該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資訊疫情”的浪潮。
各國必須建立適當的檢測和分子診斷設施,以儘早發現病例。此外,各國政府應加快猴痘研究議程,並使用世衛組織的標準協議與世衛組織共享匿名資料,以便可以在國家和地區之間比較資料。重要的是,政府官員必須避免汙名化感染猴痘的人。新冠疫情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份“不該做什麼”的清單。問題是,這次我們將如何進行?
我仍然記得新冠疫情早期的混亂情景。2020年1月,我在法蘭克福機場,和一群從中國飛來的人一起排隊。他們都戴著口罩。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情況報告已經發布,其中提到了冠狀病毒蔓延到日本、韓國和泰國。那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報告了美國首例與旅行相關的COVID病例。
世衛組織最初在資訊傳遞方面舉步維艱——因為我們正在學習的內容是即時變化的,而且缺乏關於新冠病毒傳播動態的明確證據。例如,美國和日本的政治家們並沒有忽視這一點。
他們指責世衛組織成為中國的冠狀病毒幫兇,而不是關注他們自己應對疫情的不足之處。世衛組織在1月底宣佈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幾周後正式宣佈大流行的先兆。我想向世界各國領導人提出這個問題:他們如何評價他們在1月30日之後對新冠疫情的反應?
例如,在英國和美國,政府官員公開對科學家關於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含糊其辭,甚至吹噓自己做了相反的事情。疫情變得政治化。政治和經濟利益凌駕於公共衛生利益之上。
我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在任領導人明知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卻散佈虛假資訊,宣傳未經證實的冠狀病毒療法(如羥氯喹或伊維菌素)背後的理由。謊言、假新聞、政治、指責和無能的治理在致命的大流行期間不幸地結合在一起,使公眾處於失敗的境地。
僅在美國,就有超過20萬兒童因新冠疫情失去了父母或照顧者。研究表明,孤兒更容易面臨貧困、藥物濫用、自殺和精神健康問題。歷史上充斥著政治家能夠利用挽回面子的策略逃脫懲罰的例子,但我們還要容忍這種欺騙多久?
此外,疫苗分配方面的缺陷導致了全球疫苗不公平,並加深了衛生危機。當印度和南非在世界貿易組織提議暫時禁止新冠疫苗的智慧財產權,以促進疫苗的大規模生產時,他們遭到了幾個高收入國家的反對,理由是這會阻礙創新。《人權觀察》稱這一舉動“不準確、具有誤導性和誤入歧途”。人民疫苗聯盟對疫苗耐藥變異株的出現表示擔憂,這是由於許多國家的疫苗覆蓋率持續較低造成的。
目前,世衛組織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然而,各國正在儲備;美國已經從丹麥的巴伐利亞北歐公司訂購了價值1.19億美元的疫苗,該公司是美國唯一一家生產猴痘批准疫苗的公司。我全心全意支援流行病防範的想法,但我的問題是,如果猴痘疫情失控,這些國家是否會支援全球公平獲得猴痘疫苗?
到目前為止,猴痘的致命性不如新冠。它的傳播可能很快就會平息。但如果情況並非如此,世界各國政府官員有責任從新冠大流行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過去2.5年的記錄就在他們眼前。他們會採取行動捍衛公共衛生,還是會再次沉迷於他們的政治雜技,對人類的苦難漠不關心?我們作為全球人口,會允許我們的政府這樣對待我們嗎?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