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移民浪潮逼近,但這“不一定會成為危機”

緩慢發生的氣候影響可能導致到2050年,1.4億人在本國境內流離失所

衣索比亞奧羅米亞州亞貝洛,遭受乾旱的牛群鳥瞰圖。

隨著海平面在孟加拉國等國家穩步內侵,以及降雨量減少導致衣索比亞和其他地方本已貧瘠的農田無法耕種,氣候變化引發的移民浪潮正在地平線上形成。

但大多數“氣候移民”不會前往國外開始新的生活;相反,他們將在本國其他地方定居。世界銀行本週釋出的一份新報告宣稱,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遏制全球變暖並將移民納入發展規劃,到本世紀中葉,這種內部人口轉移可能涉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三個被調查地區超過1.4億人。“氣候變化已經是內部移民的驅動因素,而且未來會變得更加如此,”世界銀行集團氣候變化高階主管約翰·魯姆說。

在佔發展中國家人口 55% 的地區出現如此激增的潛力引發了環境正義問題,因為那些對全球變暖貢獻最少的人卻被迫承擔最大的負擔。康奈爾大學美國研究教授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加西亞(她沒有參與這份報告)表示,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責任挺身而出。加西亞說,發達國家可以透過努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和資助幫助發展中國家規劃氣候移民挑戰的努力來提供幫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些人儘管可能採取任何措施,仍然需要移民——但“這不一定會成為危機,”魯姆說。世界銀行報告的作者認為,如果管理得當,移民甚至可以為一些貧困社群帶來更多的經濟機會。但規劃需要現在就開始。

“這些人沒有被統計在內”

對氣候移民的研究還相對較新,而且要準確預測隨著世界變暖有多少人可能被迫離開家園是很困難的。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預測帶有內在的不確定性,而且人們決定遷移(或被迫遷移)的原因通常很複雜。

為了更清楚地瞭解這個故事的發展,報告的作者對緩慢發生的氣候影響(例如,沿海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損失,以及因降雨變化和氣溫升高而導致的水資源短缺和作物歉收)如何影響報告所涵蓋的三個地區的人口模式進行了建模。他們專注於國內移民,因為大多數被迫離開家園的人——無論是出於經濟、氣候相關或其他原因——都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內流離失所。

這些模型研究瞭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未來人口可能會如何變化,並將這種情況與如果排放量繼續按照目前的軌跡發展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進行了比較。這些模型還納入了發展規劃減輕經濟不平等的情況,以及不平等差距擴大的情況。當排放量飆升且發展不平等時,內部移民人數最高:到 2050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估計有 8600 萬人,南亞地區有 4000 萬人,拉丁美洲地區有 1700 萬人。但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大大減少移民人數,三個地區總共只有 3100 萬人。

每個地區都出現了移民“熱點”——人們可能離開的地方,以及他們可能的目的地。“氣候對移民的影響在各國之間甚至在國家內部都不是統一的,”魯姆說。例如,人們可能會越來越多地離開衣索比亞的北部高地,那裡的農業依賴於現在不可靠的季節性降雨。其他人可能會逃離孟加拉國的沿海地區,那裡鹽水滲透到 2000 萬人的飲用水供應中,可能已經導致腹瀉疾病的增加。該報告還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人們離開長期以來吸引著被更高薪工作前景吸引的移民的城市中心。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是一個擁有 1700 多萬人口的龐大城市,正受到海平面上升和越來越高的風暴潮的威脅;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擁有 300 萬人口,可能會面臨越來越不可靠的降雨,從而導致不穩定的供水。

在過去十年左右研究過氣候移民的研究人員看來,該報告的總體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加西亞說,她正在寫一本關於氣候移民的書。總體而言,移民通常與逃往其他國家躲避戰爭或其他危機的難民有關,聯合國和其他機構會跟蹤那些被驅逐出境的人。但對國內移民的追蹤卻不太徹底。“我們只是沒有關於它的很多硬資料,”非營利組織“國際難民”的氣候流離失所專案經理愛麗絲·托馬斯說。“通常這種情況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發生,這些人沒有被統計在內。”

誰承擔重擔?

報告的作者警告說,它並非旨在作為精確的預測,而是作為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指導以及對潛在動盪進行規劃的輔助。這份建模之所以有用,“並不是因為任何一種情景都會給我們答案”,而是因為它闡明瞭影響移民的各種力量,報告的合著者、哥倫比亞大學 NASA 社會經濟資料和應用中心的副主任亞歷克斯·德謝賓寧說。

“這實際上是要對這個問題採取更長遠的看法,”報告的合著者、世界銀行首席環境專家坎塔·庫馬裡·裡高德說。例如,庫馬裡說,各國可以培養受氣候波動影響較小的產業,以幫助社群適應並防止人們離開的需要。報告指出,衣索比亞已經透過推動其經濟多元化做到了這一點——該國四分之三的人口目前依賴農業,但政府在世界銀行的幫助下實施了更可持續的土地管理。

各種旨在促進經濟和減少貧困的努力在過去十年中帶來了 500 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以及更高的入學率和改善的衛生條件。報告建議,各國政府還可以在人口流動最終變得不可避免時儘早介入提供支援,而不是等到家庭耗盡所有資源與乾旱或海平面上升作鬥爭。例如,社會服務可以幫助人們在氣候更穩定的地區找到工作。這可以提高家庭和國家的整體經濟前景。“當有計劃時,它應該是一個對每個人都有利的雙贏局面,”托馬斯說。

當然,這種規劃需要付出專門的努力——即使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難以實施。托馬斯指出,去年秋天颶風瑪麗亞過後,成千上萬的人離開了波多黎各前往大陸,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當地得到的支援太少。“即使在富裕國家,我們也沒有制定正確的法律和政策,”托馬斯說。“這些措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位。”

但托馬斯說,是較貧窮的國家“正在付出代價,而且人口被迫遭受最大的痛苦”。美國和其他較富裕的國家名義上承諾為發展中國家研究和規劃氣候影響的努力提供幫助,包括綠色氣候基金。但許多較富裕的參與者尚未履行其承諾;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一直不願為這些專案提供更多資金。

即使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促進更公平的發展做出認真的努力,由於已經註定的不可避免的變暖,數百萬人仍將流離失所。作者和其他專家希望這份新報告將有助於推動對該問題的行動和研究。“希望,”魯姆說,“這份報告可以提高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創造一點政治意願。”

Andrea Thompson is an associate editor covering the environment, energy and earth sciences. She has been covering these issues for 16 years. Prior to joining 大眾科學, she was a senior writer covering climate science at Climate Central and a reporter and editor at Live Science, where she primarily covered earth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She has moderated panels, including as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dia Zone, and appeared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interviews on major networks. She holds a graduate degree in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B.S. and an M.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from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llow Thompson on Bluesky @andreatweather.bsky.social

More by Andrea Thomps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