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會摧毀珊瑚礁。數百萬海洋微生物創造的脆弱結構在遭受強風和巨浪衝擊時難以倖免。但全球珊瑚礁面臨更大的問題,最顯著的是由水溫升高引起的白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颶風實際上似乎是一種福音。
邁阿密大學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的海洋生物學家 Derek Manzello 審查了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五個珊瑚礁周圍的水溫記錄。2005年夏天,溫暖的海水導致這些珊瑚礁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其他珊瑚礁排出通常賦予它們顏色和大部分食物的藻類,使它們像骨骼一樣蒼白,並且經常捱餓——這個過程稱為白化。
那年九月,像麗塔和威爾瑪這樣的颶風攪動了海水,實際上使其路徑上的海水冷卻了超過兩攝氏度(近五華氏度)。結果,佛羅里達州的珊瑚礁在兩週內恢復了,比加勒比海其他沒有經歷颶風誘導冷卻益處的地區(例如美屬維爾京群島)的珊瑚礁恢復得快得多,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颶風冷卻的廣闊海域面積遠大於珊瑚礁受損的狹窄區域,”Manzello 指出。“對於那些對珊瑚礁感興趣或研究珊瑚礁的人來說,颶風幾乎是一種祝福,因為它們實際上為受熱脅迫的珊瑚提供了喘息之機。”
颶風也透過其廣闊的雲層覆蓋來冷卻珊瑚礁,而且這種效果在給定風暴路徑的左側似乎最強,原因仍然是個謎。(Manzello 說,沖繩的另一項研究觀察了相同的效果,但情況並非如此。)氣候變化正在使海洋本身變暖,這將如何影響颶風的頻率和強度,這也仍然不清楚。
但白化是一個在過去 25 年裡日益嚴重的問題——1997 年至 1998 年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透過升溫和隨後的白化現象導致全球多達 16% 的珊瑚礁死亡——Manzello 說,任何抵消其影響的事情都值得歡迎。他補充說:“對於可能達到全球範圍的廣泛白化事件,實際上無能為力。這就是為什麼如今的共識是有效管理我們可控制的對珊瑚礁的其他每一個潛在壓力源。”
人類無能為力的事情,颶風可以做到。2005 年的熱帶氣旋,儘管對部分珊瑚礁和美國城市造成了破壞性影響,但幫助更大範圍的佛羅里達州珊瑚礁比加勒比海的其他珊瑚礁更快地恢復。“下一步是繼續研究全球的珊瑚礁,以確定自然反饋(如颶風冷卻)的重要性,”Manzello 指出。“因為這些可能是我們在未來 100 年內珊瑚礁持續存在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