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發電耗水使中國北方乾涸

煤炭工業消耗了中國15%的水資源,其中大部分在乾旱的中國北方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上海——作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中國現在有了採取更清潔能源道路的新動力,因為中國的燃煤發電廠正在耗盡該國本已稀缺的水資源。

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天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中國國電集團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該國乾旱的北部地區擁有數百吉瓦的燃煤發電廠,而對它們進行節水改造可能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

“目前,中國85%的發電能力位於缺水地區,其中15%仍然依賴於耗水型的直流冷卻技術,”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水資源分析師馬克西姆·塞拉諾·巴迪薩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此同時,該國的水資源越來越少。根據中國環境論壇(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復原力專案的一項倡議)的另一項研究,從2000年到2009年,中國的總水儲量下降了13%,其中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尤為嚴重。

報告稱,煤炭工業在水資源短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北方擁有該國20%的淡水供應,但其煤礦開採和燃煤發電機對水的需求量很大。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僅在2010年,這兩個部門在該地區就提取了980億立方米的淡水,約佔中國當年淡水提取總量的近15%。

報告預測,如果中國五大發電巨頭繼續目前燃煤電廠的建設,該部門的用水量將超過中國2030年將全國用水量控制在每年7000億立方米的目標的25%。中國一些地區已經超速開採地下水,超過了其補充速度,任何用水量的增加都可能進一步使中國偏離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
有一些解決方案可以緩解用水壓力,但每種方案都存在重大的權衡。

例如,如果中國燃煤發電生產商將其未來的建設從乾旱的北部轉移到江西和福建等水資源豐富的南部地區,他們的用水問題將會減少,但在銷售其所發電力的過程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這些地區不是工業中心。報告指出,用空冷系統等節水解決方案取代燃煤電廠的直流冷卻系統將降低電廠的熱效率,從而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報告稱,如果中國決策者強制改造現有的直流冷卻系統,將有超過100吉瓦的燃煤發電廠受到影響,耗資200億美元,還不包括因效率降低而導致的10吉瓦發電能力下降的成本。

“熱電廠將不得不使用更高效的技術——但這將推高資本支出和運營支出,”該報告的合著者阿拉斯代爾·威爾遜說。“我們還預計,水資源短缺將繼續推動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的安裝,”威爾遜補充道。

除了水資源危機之外,全球變暖和空氣汙染也為中國減少煤炭燃燒提供了一些動力。該國目前排放的氣候有害氣體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並且面臨著減少排放的國際壓力。此外,近年來,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開始呼籲藍天和更清潔的空氣,政府也承諾將採取更多措施——將清理電力供應作為主要的減排措施。

中國已經在提供更多清潔能源方面進行了鉅額投資。彭博新能源財經的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佔世界總投資的四分之一,達到677億美元,在世界總體投資下降的一年中,同比增長了20%。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