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南部偏遠地區,一片紅色和橙色的沙地以及稀疏植被中的圍欄內,新放生的穴居袋狸——一種看起來像老鼠和迷你袋鼠混合體的小型有袋動物——過去常常悠閒地閒逛。*它們非常天真,毫無顧慮地接近人類,並且在吃東西時低著頭。“它們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警惕行為,”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生態學家麗貝卡·韋斯特說,這可能使它們很容易成為野貓和其他捕食者的美餐。
一年後,同一社群的袋狸在人類或貓靠近時迅速離開,並在進食時監視周圍環境。不同之處在於?這些微小的有袋動物參加了捕食者訓練營。
這種嚴厲的訓練是一種新方法的一部分,該方法將捕食者與獵物的關係納入保護工作——包括那些旨在重建因歐洲殖民者引入的貓、狐狸和兔子而遭到破壞的澳大利亞本地哺乳動物種群的工作。這些工作的動物來自孤立或圈養的種群,因此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學會識別捕食者或捕食行為。這種所謂的獵物天真使它們在被放歸野外,甚至在袋狸的情況下被放歸半野生圍欄時,很容易成為捕食物件。之前的研究發現,當圈養繁殖的有袋動物(如這些動物)被引入野外時,它們的存活率低至11%。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韋斯特和她的團隊正在透過一個名為“荒野沙漠”的研究專案開發袋狸訓練營。它的目的是透過將圈養繁殖的袋狸和其他曾經數量眾多的澳大利亞哺乳動物暴露在專門設計的20平方公里的圍欄中的野貓面前,來訓練它們害怕捕食者,這些圍欄本身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乾旱西北角的斯特特國家公園104平方公里的圍欄區域內。
這項努力不僅僅是為了澳大利亞動物的驕傲。袋狸和其他小型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它們挖掘洞穴時,它們會攪動土壤,重新分配關鍵的養分。水和種子會聚集在它們挖的洞中,這有助於本地植物發芽,而洞穴則有助於為其他動物提供庇護。
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斯特特國家公園,野貓被擋在袋狸生活的圍欄之外,這是荒野沙漠研究專案的一部分。圖片來源:麗貝卡·韋斯特
圈養繁殖的動物由於不熟悉環境,而且(尤其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地方)它們經過數千年的進化來應對本土捕食者,而不是像野貓這樣在一兩個世紀內引進的捕食者,因此在野外生存已經處於不利地位。之前嘗試教圈養繁殖動物避免捕食者的實驗是在受控環境中進行的,例如實驗室。例如,它們包括讓動物接觸動物標本貓和模擬攻擊。但這些模擬無法捕捉到自然捕食者遭遇中可能涉及的所有行為。紐西蘭梅西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道格·阿姆斯特朗說,這使得圈養繁殖的動物毫無準備,他也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大洋洲再引入專家組的主席。
相比之下,在野外,袋狸和其他哺乳動物會親眼目睹它們的同伴實際上成為了狐狸的晚餐——這種經歷最終成為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教學工具。“你希望一隻袋狸看到它的同伴被貓吃掉,然後想,‘哦,天哪,貓太可怕了,’”韋斯特說。
這就是韋斯特的圍欄發揮作用的地方。它們提供了一種在可控的環境中讓袋狸經歷這些教學時刻的方式——而且比實驗室或無捕食者的圍欄區域更自然。這項工作建立在去年在《應用生態學雜誌》中描述的概念測試之上,其中韋斯特和她的合作研究人員表明,圈養繁殖的袋狸可以學習生存技能。兩組袋狸被放置在單獨的26平方公里的圍欄中。然後,將野貓新增到其中一個圍欄中,而不是第二個。貓殺死了第一個圍欄中的兩隻袋狸——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同伴的行為在一年中普遍變得更加謹慎。對照組的情況則沒有。該測試組的後代也在避開貓,這表明父母正在將相關的行為傳遞給後代。
韋斯特現在正在從最初的試驗中擴大規模,以完善訓練營方法。她想弄清楚袋狸在接觸到一個捕食者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學會在新環境中避開另一個捕食者。她還希望確定它們例如需要遇到多少隻貓,才能學會對所有貓都保持警惕。最後,韋斯特想看看天真的袋狸是否可以從訓練營畢業生那裡學習。
阿姆斯特朗沒有參與訓練營專案,他警告說,這種動物再引入的本質意味著要應對不確定性。“試想一下,你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在一個地區看到某個物種了,所以你從未在那個特定地點觀察到該物種——而且那個地點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他說。韋斯特和她的團隊已經遇到了一些驚喜,例如在訓練營圍欄的部分保護環境下,受威脅的平原小鼠數量激增。這可能會給貓提供另一種獵物來源,並可能透過老鼠建造的大洞穴和巢穴來改變地貌。
也許荒野沙漠成功的最大關鍵——以及讓袋狸和其他曾經數量眾多的本地物種恢復生機的關鍵——將是找到合適的捕食者和獵物的平衡,這將使袋狸能夠在野外茁壯成長。該資訊可用於指匯入侵物種根除計劃,包括針對野貓的計劃。即使有學會避開貓的袋狸,每平方公里大約0.2只貓的密度似乎也是共存的最佳選擇,韋斯特說。這個數字目前在澳大利亞的野貓估計值的低端,但它為貓根除計劃提供了一個目標。韋斯特認為,尋找物種可持續共存的方法,包括教授避免捕食者,對於讓澳大利亞本土動物重返家園至關重要。“這是唯一的方法,”她說,“如果我們真的認真地希望將這些物種留在大陸上,並將它們帶回更廣闊的澳大利亞景觀——而不僅僅是小小的區域。”
*編者注 (10/11/18): 此句在釋出後經過編輯,以更正袋狸圍欄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