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觀看:宇宙中最怪異的恆星

天文學家艾米麗·萊韋斯克討論了科學界已知的最奇異的恆星現象

即使是我們熟悉的太陽,用合適的“眼睛”來看,也會顯得很陌生。這張來自三架太空望遠鏡的合成影像揭示了我們恆星發出的高能和低能X射線以及極端紫外線。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浩瀚的宇宙中散佈著數萬億顆恆星,其中大多數是我們永遠無法看到的。在我們能看到的恆星中,許多早已死亡,它們的光芒在太空中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到達我們這裡。這些古老的光點讓我們得以一瞥數十億年前的宇宙面貌,幫助我們解讀宇宙演化的時間線。

我們最熟悉的恆星,即我們的主序星黃矮星太陽,自然而然地在我們看來是“典型的”,而其他的恆星可能看起來更陌生。有些恆星是藍色、白色或紅色的——儘管由於光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原因,它們永遠不會是綠色或紫色的。有些恆星在宇宙中清晰可見的巨大爆炸中燃盡;另一些則逐漸消失,據認為會留下行星大小的碳屍體,結晶成鑽石。許多恆星——也許是大多數,事實證明——在某些方面相當怪異。

例如,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和密度最高的恆星之一。它們形成於大質量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時,每次爆炸都會留下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會向內坍縮,並將電子和質子擠壓成中子。有時中子星密度太大,會坍縮成黑洞。一種假設認為,如果它們密度不夠大,它們可能會變成“奇異星”,由更小的亞原子粒子——夸克組成。另一些觀點認為,如果一顆超巨星(一顆即將死亡的巨大恆星)吞噬了一顆中子星,它可能會形成理論上所謂的索恩-祖特科夫天體——一顆星中星。這些怪異之處——以及無疑還有許多理論家尚未夢想到的其他怪異之處——構成了我們宇宙中奇異的恆星動物寓言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艾米麗·萊韋斯克是華盛頓大學的天文學助理教授,她對探索這些怪異之處以更多地瞭解我們宇宙的歷史和現狀很感興趣。在這裡,您可以收聽萊韋斯克在安大略省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演講,一窺宇宙中奇異的恆星、發現的歷史以及天文學家目前採用的技術。她的演講“宇宙中最怪異的恆星”是圓周研究所公共講座系列的最新一期。

Yasemin SaplakogluLive Science 的一名特約撰稿人,報道健康、神經科學和生物學。她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科學》《聖何塞信使報》上。她擁有康涅狄格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士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科學傳播研究生證書。

更多作者:Yasemin Saplakogl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