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今天爆發,可能會導致至少6200萬人死亡,略高於每年因所有其他原因死亡的總人數。這一估計源於對1918年至1920年不同國家流感死亡人數的新統計,各國情況差異很大。根據他們的發現,該研究的作者表示,在當今的大流行病中,96%的受害者將來自發展中國家。
該報告發布之際,人們擔心目前在東南亞和非洲鳥類中傳播的H5N1型流感病毒可能是致命的全球爆發或大流行的先兆。為了評估潛在的威脅,研究人員回顧了之前最嚴重病例的死亡人數,該病例發生在1918年,當時一場流感席捲全球,奪走了至少2000萬人的生命。“這是我們擔憂未來流感大流行的基準,”哈佛大學全球健康倡議的人口健康研究員克里斯托弗·默裡說。
為了確定1918年流感的死亡人數,默裡和他的同事查閱了1915年至1923年間保持良好記錄的國家的死亡登記。他們透過從大流行年份前後的平均死亡率中減去大流行年份的平均死亡率,計算出每個國家的流感死亡人數。默裡說,之前的大多數估計都依賴於不太可信的數字,包括目擊者敘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小組在《柳葉刀》雜誌線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報告稱,現代大流行病中的死亡人數可能在5000萬至8000萬之間。為了估計如果今天發生大流行病的死亡人數,他們將每個國家1918年的死亡率應用於其2004年的人口。默裡說,他們的數字為類似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設定了一個合理的上限。然而,研究人員不知道,導致下一次大流行病的病毒是否會比1918年的病毒更致命或更不致命。截至11月下旬,H5N1病毒已在258例確診病例中導致154人死亡,這向研究人員表明,它可能特別緻命。
該小組發現,一個國家的收入是其死亡人數的最大預測因素。每年額外死亡的比例在不同地區差異很大,從丹麥的0.2%到印度中部的7.8%不等。“這幾乎是各國之間40倍的差異,”默裡說。“死亡率變化量的很大一部分可以用一個單一變數來解釋——即人均收入。”
當前的流感大流行準備策略包括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來治療肺炎,肺炎可能在流感後發生。“這些措施中的大多數實際上不會惠及最貧窮的國家,甚至不會惠及中等收入國家的窮人,”默裡說。他說,加快向發展中國家引進新的肺炎疫苗可能會有所幫助。英國醫學研究所正在研究諸如停課和旅行限制等更簡單的措施是否也能減少死亡人數。
擔心嗎?你應該擔心。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尼爾·弗格森在隨附的社論中寫道,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新的估計可能過於樂觀。他警告說,高收入可能無法像默裡小組預測的那樣充分保護富裕國家。研究人員估計,美國等較富裕國家的死亡率將比1918年(當時美國有超過50萬人死於流感)低三倍。他寫道,在貧窮國家,艾滋病毒/艾滋病和瘧疾等疾病的流行可能使它們比以前更容易感染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