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變暖意味著奧運申辦城市冰雪減少

所有五個競標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的城市都可能在奧運會開幕時面臨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天氣

本週索契奧運會的氣溫已穩定在50多華氏度,單板滑雪運動員對週二U型場地溼滑的狀況感到憤怒。四年前的溫哥華奧運會,雨霧延誤了高山滑雪賽事,組織者不得不使用草捆為雪量稀少的賽道搭建跳臺和障礙物。

這對未來的奧運會來說都不是好兆頭。

氣候變暖可能會排除索契或溫哥華等較溫暖的場地在未來舉辦奧運會的可能性。但是,競標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的五個城市也可能在八年後以異常溫暖的天氣讓運動員感到困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經驗上限
根據《每日氣候》對 分析 氣候模型的分析,所有候選城市——哈薩克的阿拉木圖、中國的北京、波蘭的克拉科夫、烏克蘭的利沃夫和挪威的奧斯陸——都可能面臨接近過去150年中該地區經歷過的最高溫度,這些氣候模型由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地理學家卡米洛·莫拉 及其同事構建。

莫拉的模型將溫度記錄與氣候預測相結合,以預測任何給定區域的溫度何時“偏離”其歷史範圍。

但是,使用這些模型也可以顯示2020年代的氣溫可能在何處。國際奧委會正在考慮的2022年奧運會的所有五個城市都可能處於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他們所見過的最熱天氣記錄的上半部分。

資料表明,高海拔和北緯地區可能成為未來奧運場館選址日益重要的因素。

“冬天將會越來越短。冰點以下的日子將會減少。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莫拉說。

國際奧委會拒絕猜測氣候預測可能如何影響未來冬奧會的選址決定。

國際奧委會發言人桑德琳·通格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天氣資料在申辦過程中收集,並由一個委員會進行評估,該委員會在投票前向國際奧委會成員提供“詳細報告”。

2022年冬奧會的主辦城市將於2015年宣佈。

國際奧委會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的官方報告中首次提及氣候變化。

展望未來
這五個城市(其中一些城市計劃在130英里以外的地方舉辦雪上專案)必須完成一份250頁的問卷,其中包括關於氣候和天氣條件的部分。城市被要求列出每個場館二月份的平均最高和最低溫度以及降水量。

但是,這份問卷要求城市根據過去10年的天氣狀況給出平均值,但沒有要求城市預測氣候在申辦和舉辦奧運會之間的七到八年內可能發生的變化。

莫拉的模型確實只顯示了年平均氣溫——將季節性極端值摺疊成一年的一個數字。它們沒有顯示申辦城市的冬季條件可能在多久或在何種程度上變得不適合舉辦奧運會。雖然計算機模型已經變得更加複雜,但它們仍然難以預測精確區域的未來溫度。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旅遊管理教授丹尼爾·斯科特說:“這些模型沒有顯示任何關於預計冬季變化的資訊。通常,北半球冬季季節的變化更為明顯。”

但這些資料確實生動地反映了變暖趨勢。它們表明,回顧過去10年的氣候資料對於奧運運動員在2022年將面臨的情況幾乎沒有參考價值。

早在2024年就會完全不同
例如,根據莫拉的資料,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一切照舊”的情景下繼續下去,中亞的阿拉木圖最早可能在2024年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氣候。

北京及其位於北部的聯合主辦城市——張家口——雪上專案將在那裡舉行,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莫拉的模型表明,張家口最早可能在2032年就會脫離其歷史氣候。

根據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氣候科學家查爾斯·科文的 資料,利沃夫和克拉科夫提議舉辦高山賽事的烏克蘭的蒂索韋茨和斯洛伐克的亞斯納山區城鎮到2050年代將開始看起來更像敖德薩、康斯坦察或索契等黑海度假勝地。

在競標2022年奧運會的城市中,最北端的城市奧斯陸預計將持續最長時間保持在其氣候規範內——到2060年或更久。

“高緯度地區通常氣候偏離較晚,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氣候變化不會影響這些地方,”莫拉說。

雖然莫拉基於年平均氣溫的模型沒有預測月度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或降水變化,但它們確實顯示了變暖趨勢。

“一去不復返”
莫拉警告說,“偏離點”意味著“我們所知的氣候一去不復返的那一年”。

斯科特在上個月釋出的一份報告中發現,到2050年,此前19個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的二月份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3.4至3.8華氏度,到2090年將上升高達8華氏度,屆時只有6個此前的主辦城市足夠寒冷,可以在75年後舉辦奧運會。

斯闊谷、溫哥華和索契等地將不再有足夠寒冷的冬天再次舉辦奧運會,而普萊西德湖或日本長野等城市的情況將不穩定。

亞熱帶黑海度假城市索契的二月份白天最高氣溫約為50華氏度,最低氣溫為30多華氏度,這使其在氣候上與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相當。高山滑雪和單板滑雪等雪上專案正在羅莎庫托爾度假村舉行,該度假村距離索契50英里,位於高加索山脈中。

斯科特的報告稱,近年來,人工造雪使較溫暖的場地成為可能。

在索契,組織者聘請了三臺價值200萬美元的造雪機組,能夠在高達70華氏度的溫度下造雪,以確保北歐兩項和跳臺滑雪專案的良好賽道覆蓋。

但斯科特表示,人工造雪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存在侷限性。“你能造出足夠的雪而不讓它融化嗎?如果這在物理上是可行的,那麼這就是一個經濟學問題。”

莫拉補充說:“看看世界各地依賴冬季運動的城市將如何被迫因氣候變化而投資,這將很有趣。”

本文最初發表於 The Daily Climate,這是由非營利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氣候變化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