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預計會對珊瑚礁產生破壞性影響,但最近的研究指出了一些例外情況。
新的研究表明,即使赤道太平洋地區的變暖導致其他地方的珊瑚白化或死亡,但實際上可能會在少數島嶼周圍為珊瑚創造避難所,因為這些地方預計會發生更多的冷水和富含營養物質的海水上湧。
“這些海洋中的小島嶼可以抵消全球趨勢,並對其自身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我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概念,”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克里斯托弗·卡爾瑙斯卡斯在該機構釋出的新聞稿中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卡爾瑙斯卡斯和同事安妮·科恩的預測是準確的,那麼吉爾伯特群島周圍的變暖速度將比其他地方慢,這讓珊瑚及其共生藻類有更好的適應機會。卡爾瑙斯卡斯說,也許這些避難所最終可能成為新的珊瑚和其他物種的來源,這些物種可以重新定殖因變暖而受損的珊瑚礁。
珊瑚是動物,它們寄生著微小的植物或藻類,藻類透過光合作用為它們提供食物。珊瑚形成的珊瑚礁為許多物種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水溫升高會導致珊瑚排出藻類,這是一種稱為白化的現象,它使珊瑚變白,使其承受巨大壓力並面臨死亡風險。
全球氣候模型預測,到本世紀末,熱帶太平洋中部將變暖約 5.0 華氏度(2.8 攝氏度)。為了更好地瞭解小地理尺度上的情況,研究人員將全球模型與精細尺度的區域模型結合使用。
低窪的珊瑚環礁島嶼是吉里巴斯共和國的一部分,面積小至 1.54 平方英里(4 平方公里)。
由於變暖引起的其他變化,他們的工作預測,深層赤道潛流(EUC),一條在赤道向東流動的洋流,將增強 14%;這種增強將透過為島嶼帶來較冷的水和營養物質到地表,為珊瑚在島嶼附近繁衍生息創造棲息地。儘管 EUC 是一條東西向的洋流,但當它撞擊島嶼時,水會被向上偏轉。
卡爾瑙斯卡斯說:“我們的模型表明,這些島嶼周圍的上湧量實際上將增加約 50%,並將它們周圍水域的變暖速度降低約 1.25 華氏度(0.7 攝氏度)/世紀。”
這項研究發表在 4 月 30 日出版的《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